第93章 卖钱币的黑哥们(1 / 2)
开放的帐篷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热闹。
萧迟知道自己得抓紧时间了。
七点之后,人会更多,到那时很多摊主就会把一些来路不太正的物件收起来了。
等到了九点,游客们一窝蜂涌进来,更是乱糟糟了。
看了看手腕上的百达翡丽表,眼下五点四十分,还有一小时出头的时间。
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连续经过几十个帐篷,他被一道红光吸引了!
我去,上千万美刀的金属类宝物啊!
会是啥啊?
不过,好运来了!看了再说!
他赶紧一头钻进去。
小小的帐篷,里面摆着一张折叠桌子,黑人摊主坐在桌后椅子上,一身嘻哈打扮。
“哥们,大金链子真酷啊!”
萧迟打哈哈拉进关系。
黑哥们龇牙一笑,比了个手势:“yoyo,我的亚洲朋友,来此一游,看看我的宝贝。”
萧迟笑眯眯:“我看看。呦,全都是水捞钱啊,数量还真不少。”
黑哥骄傲道:“我亲自从渔民那里淘来的。”
只见一坨又一坨生锈粘结在一起的金属钱币块摆放在桌上,明显是从水里捞出来的。
这种情况在中华也不少见,沉船什么的,总是不少的,上面的瓷器和钱币到了近代被渔民打捞出来。
瓷器一般碎了。
钱币一般生锈粘结在一起。除非是金币,稳定性太强,泡着也没事。
渔民们也不懂这些,所以一般就拿出来打包卖了,按千克卖,以量取胜。
至于买家,就当赌运气开盲盒淘宝了,也是乐在其中。
还真有人曾经淘到过珍贵的古币,也让这种交易越发盛行。
萧迟随手抓起一坨。
美利坚的硬币,1800年半美分硬币,还不错。
费城铸币厂制造,如今当然见不到这么小面值的钱了
美利坚四个铸币局,除了费城之外,其他三个分别位于丹佛、旧金山和纽约。
西部地区基本都是打上"D"标记,而东部地区是"P"标记。
这一坨半美分硬币,当然打的P标记。
虽然它们价格不是特别高,但还是值得入手的,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纪念意义,不缺藏家喜欢。
但,萧迟更在意的是另外一坨。
一大堆上世纪50年代的硬币,同样锈迹斑斑黏得难舍难分了……
这些硬币当然不值钱。
可是,其中夹杂着一枚银币就不一样了!
银币氧化得黑不溜秋的,加上其他硬币的锈迹污染,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