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三章 严峻(二合一)(1 / 2)
正月初十,按照签署的和议,第一批荆州水军顺江而下,向东挺进。
虽然同意了借道,但李徽要求对方分批次少量的通过辖区水道,并且不得走陆路。这样的要求自然是防止桓玄出尔反尔。若任由其大军大举通过,很难说他不会突然发难。限制其从水路通行,并且分批次的进军,便可有效把控局势。
桓谦率领百余艘战船从孤山岛水道下来,抵达下方野鸭洲和长沙洲控制的水域。江湾缓流之处,东府军水军八十余艘战船沿着两侧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可供两艘战船通行的水道。荆州水军便以两船并行的阵型在东府军水军的战船中间缓缓向下游驶去。
桓谦站在楼船甲板上,看着江面的滔滔江水,想起了不久前那天晚上的激战,心中犹有余悸。那日的战斗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他不得不承认,东府军在利用地形和己方优势方面做到了极致。
若论水军交战,即便东府军有船上火炮,但也绝非是荆州水军的对手。己方战船和水军的数量能力足以碾压对手。虽然损失一定不小,因为对方会用各种手段摧毁自己的船只,但那是同归于尽的战法,并不能让他们取得胜利。
而对方利用眼前这片江湾的沙洲和水流迟缓的特点,深水水道狭窄的地利,以他们优势的火炮布下天罗地网。可见对方完全明白自己的优劣所在,利用其火器的优势进行打击。那也是自己的败因。
桓谦不是那种头铁的人,他心里很服气。战场之上,对方无论是武力谋略或者是利用地形上的优势都不能被视为偶然。打败了便是自己无能,便要承认对方的能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东府军都是可敬可佩的对手。
当然,桓谦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看到了战船改造的各种可能。一次的失败决不会让桓谦畏惧东府军。相反,他心中甚至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交手。
眼下的目标是进攻司马道子,但是李徽必然是未来要攻灭的对象。这已经是荆州军上上下下的共识。李徽的实力已经令人生畏,不久的将来,他将是荆州军唯一的对手。从现在开始,便要去思考如何面对他们,解决他们。
前方一艘战船上旌旗飘扬,船头上站着一群人。桓谦认出了他们,那正是李徽带着他手下的将领站在船头,正看着己方战船缓缓通过。
桓谦下令船只缓缓靠近,他走上船头甲板,向着李徽拱手行礼。
“李大人,敬祖有礼了。”
李徽微笑抱拳还礼。
“恭祖兄,一路顺风。”
桓谦道:“多谢李大人。我很想和李大人把酒共饮,交个朋友。可惜来去匆匆,不得时机。不知道你我是否还有相见的一天。若有那一日,定当合李大人好好的交往。”
李徽笑道:“来日方长,怎会没有这么一天?放心,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桓谦道:“此去讨伐司马道子,胜负难料。战场之上,生死寻常。多少人离别之后便再也不见,那可很难说呢。”
李徽呵呵笑道:“敬祖兄,生死无常,谁也不能预料。就算你躺在家里,也不敢保证无病无灾,更何况是上战场。我不敢断定你们的输赢,我只想说,既然选择了如此,便不必多想。一切自有结果,唯尽力而已。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但行其事,莫问成败,才能不留遗憾。”
桓谦缓缓点头道:“受教了。李大人此言豁达开阔,相比之下,我虽痴长你十几岁,却还是格局小了。你说的对,但行其事,莫问成败。李大人,告辞了。”
桓谦拱手长鞠,两船交错而过,缓缓远离。
……
荆州军的通行需要持续起码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水军之后是每日万余搭乘战船行进的荆州步骑兵,还有随后运输的粮草物资。
他们将一路沿着水路抵达姑塾以西的大江南岸,出了历阳郡的管辖之地方可上岸。荆州水军将进入姑塾北的水面战斗区域。
对李徽而言,只要保住江北三郡之地,便达到了目的。目前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如今,徐州之地通过广陵郡淮西之地连接三郡之地,已经形成了贯通的地盘。所辖地盘已经扩张三成。这也带来的极大的挑战。桓玄和司马道子将会火拼,天下即将剧变。无论谁是胜者,大晋的实力平衡都将打破,留给李徽的时间更为紧迫。
眼及自己。目前东府军兵马面临着南北两方面的压力。北边虽然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危险,但是随着燕国参合坡之战的大败,形势也在迅速的变化。而南方,淮西和江淮之地连成一片之后,沿着长江北岸的防务也必须要加强。谁也不知道,司马道子和桓玄这场大战会不会波及江北之地,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卷入其中。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两方都打红了眼的时候,看热闹的也难免挨拳头。
而在此番同桓玄的交战之中,虽然东府军展现了强大的实力,让桓玄遭受重创。但是李徽心里明白,这样的胜利来的很侥幸。
枞阳县城一战,暴露了东府军诸多弱点,需要整顿改进,调整军队建设的思路,以更适应目前的战争。而水军一战,看似大获全胜,但其实那完全是靠地形的优势,火器的优势创造出的战果。在水军实力上,东府军水军远远不及对手。
那些贴近对方的惨烈自爆固然英勇,但那正是因为实力不如才做出的牺牲。正面水上对决,即便有上船的火炮,也绝对不是荆州水军的对手。
而未来,要控制成败关键的长江水道,确保江北地盘的稳固,则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才成。在这一点上,东府军差的很远。
荆州水军那些重楼战船的雄姿,李徽看了可谓垂涎欲滴。那才是水军该有的模样。反观东府军的水军,战船又小又矮,载员有限,也不够坚固。岂是强大水军的模样?
水军的建设必须提高到一个较高的优先级上,否则在未来便会失去主动,处处受制。淮阴北造船厂和射阳湖造船厂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升级,要招募更好的工匠,制造大型重楼战船。并且,火炮上船之事必须要大力的钻研,需要上船最为先进的火炮,从而以强大的水军为支点,掌控长江中下的命脉。
这些事都需要回去和众人讨论确定,并且想办法挤出钱粮人力进行推进。现在做或许都已经有些晚了,但总比不做要好。李徽只希望再给自己一些时间,能够让大剧变来临之际更加的从容应对。但是,这恐怕是一种奢望。
鉴于这些原因,李徽不能在此久留。此处留下李荣和郑子龙坐镇,四万兵马也将驻防于此,以防万一。而李徽决定赶回淮阴主持推进这些事务。
正月十二,李徽召集李荣郑子龙等人,交代了一些相关事宜之后,决定次日一早便动身回淮阴。
当日晚间,李荣等人设宴为李徽饯行。酒宴结束之后,醉意阑珊的李徽回到住处,却发现萼绿华正坐在堂上小几旁沉吟。
李徽笑道:“萼姑娘,你怎么在这里?还未歇息么?”
萼绿华转过头来,微笑道:“我特地在此等你回来,好向你辞行。”
李徽一愣,说道:“辞行?你去哪里?”
萼绿华道:“此间事了,我也该动身前往巴蜀了。莫忘了,我本就是要去蜀地云游,拜访同门,游历天师修炼隐居的故地的。若不是道蕴相托,我也不会在此逗留。”
李徽想起来了,那日确实是谢道韫的请求,让萼绿华跟着自己助一臂之力。萼绿华确实是要去蜀地的。
不知为何,听到萼绿华要离开的消息,李徽心里感觉有些怪怪的,颇不舒坦。
“是啊,你确实是要去蜀地的。哎,我不知说什么才好。萼姑娘,多谢你助我良多。”李徽叹息道。
萼绿华静静道:“我也没有助你什么,其实,以你的才智能力,无需人相助。”
李徽摇头道:“万万不要这么说,你帮我打探情报,助我守城,做了许多事,我怎不知?而且,道门女仙站在我这一边,这给我心理上的助力不可估量。起码我知道我做的事情是对的。”
萼绿华一笑道:“那也未必,我也未必便能看对人,做对事。你也知道我的身份,我可不是什么女仙,阅历本事也不见得比你高。道门女仙萼绿华,不过是个空名字罢了。此间事了,我留下也没什么大用,不如做自己的事情去。”
李徽叹息两声,问道:“但不知我们还能否再见?”
萼绿华露齿一笑道:“当然能相见,我们都还年轻,还不至于那么快便死了吧。”
李徽摇头道:“人生无常,有些事很难说清楚。你固然可以逍遥自在长命百岁,但我等俗人,陷入红尘争斗绞杀之中。今日胜明日败,败灭身死就在一瞬间,谁敢保证能活多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