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流浪地球》(1 / 2)
第722章《流浪地球》
门外进来一人,戴着无框眼镜,黑发中夹杂着丝丝白发。
“喇总!”
陆远几人起身,和来人打招呼。
“王总,叶总,宁昊导演。”
喇培慷哈哈大笑,先是同王长田宁昊叶拧几人握手,随后看向站在最内侧的陆远。
“陆总,第一次见面,本人比镜头里更有气质啊。”
“哈哈,喇总,您夸赞。”陆远客套的同时,目光在对方脸上短暂停留。
喇培慷瞧着五十来岁,能接任韩三坪的位置,想来比61岁的韩三坪小不少。
与韩三坪一副江湖大哥的模样不同,喇培慷的长相,显得更加儒雅随和。
两人气质截然相反,倒也好理解。
韩三坪走马上任时,国内电影市场百废待兴,大刀阔斧,行事不拘一格。
硬是将中国电影从2002年的全国总票房不足10亿元,国产电影产量100部左右,发展到到如今全年票房接近突破200亿,增长20倍的地步。
当然,200亿不是终点,市场一片大好,早在2011年的时候,韩三坪就已经喊出了500亿的目标。
电影市场走上正轨,接下来的继任者,手段必然要温和一些,不可能再大刀阔斧的改革。
喇培慷坐下,韩三坪同样给他倒了杯茶。
几人聊起国产市场的发展。
多是喇培慷在讲,陆远几人听,偶尔插几句,若非韩三坪的搭线,他们和对方其实聊不到一块。
“这茶不错。”
喇培慷放下杯子,感慨:“国产电影这几年的发展,是越来越好了。”
“从世纪初的8亿到2011年的130多亿,再到2012年的170.73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今年破200亿已是必然,每年的增速都超过36%,可以说世所罕见。”
“如今有一批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与密集轰炸的好莱坞大片同台较量,基本实现了有效抗衡。”
“这样的结果,足以证明中国电影历经10年产业化改革已取得质的飞跃,能达成如今的局面……”
“老韩居功至伟!”他竖起大拇指,表情相当佩服。
陆远几人皆微微点头,基本认可喇培慷的观点。
就拿今年暑期档来讲,16部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包括9部国产影片和7部进口影片。
这一系列数字,显示出中国电影在与进口影片的市场较量中,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拐点——从过去完全被动的局面,转向在本土市场获得与好莱坞抗衡的竞争实力,从而基本告别持续多年的低迷期。
韩三坪吹着杯中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显然很是受用,嘴上却谦虚:“夸张,太夸张了。”
喇培慷摇摇头,接着道:“老韩调子起的这么高,地基打的这么好,说实话,无论是谁来接手,压力都会很大,我不敢奢求能超过老韩,至少要在他的基础上做一些添砖加瓦,所以这段时间就在想,我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啪!”他一拍膝盖:“还真让我给找到了。”
陆远几人望着他。
喇培慷道:“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的崛起是好事,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一种与好莱坞大片迥异的差异化发展路线,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国产片的市场占有率。”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中国电影无往不胜的通关令牌。从长远看,中国电影产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我认为必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高质大片。”
“行啦,不用卖关子,你来之前我和大伙简单透露过。”韩三坪笑着往自己杯子里添了点水。
“啊,是么。”喇培慷靠着沙发,有些错愕,换了个坐姿。
“那我就开门见山,中影每年要投拍十几部影片,但自从以陆总主演的《超时空同居》《泰囧》为代表的小成本崛起后,市场跟风现象明显,电影类型千篇一律,但是一个正常的电影市场,要多样化、多题材、多量级。”
“我在国外待过几年,多个国家对比发现,科幻影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而这个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是一个空白,科幻题材稀缺,工业化大制作更是从未有过。”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老说要打造电影大国,特别是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没有科幻片肯定不行。所以我希望能填补这个空白,而且我觉得这也是所有中国电影人肩上的责任。”
陆远和王长田交换了一个眼神。
王长田秒懂,道:“喇总,您说的这些其实我们早就考虑过,可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现在拍科幻电影,都会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喇培慷微微颔首:“是,我们当然要考虑到回报,可中国市场上科幻电影几乎都是欧美进口片,我们不能让这些外国的科幻电影充斥中国电影市场。”
“我不清楚其他人怎么想,但我觉得中影股份作为国有企业,还有在座对电影有追求的诸位,如果我们不冒这个险,谁还会冒这个险”
“现在的电影工业化水平确实不够,这是我们现在拍科幻电影、科幻题材电影的事实,但我想总要开个头吧。”
“总要有一部电影来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进步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这部影片也为今后中国拍更好的科幻电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等过了几十上百年,子子孙孙们翻起中国电影史,当翻到开启中国科幻电影新时代的人物时,或许就有在座的各位。”
王长田抿了抿嘴唇,这个大饼,他无动于衷。
喇培慷自顾自地说:“中国现在不缺钱,我们资金实力非常雄厚,我们也有这些方面的人才,关键是影片拍什么,拍多少,一旦有了个成功案例,无数跟风者出现,这种工业基础就会肉眼可见的起来,很快的。”
陆远端起茶杯,浅酌一口。
喇培慷话里潜在的意思显而易见。
等他上任后,中影接下来几年的目标是致力于让科幻大片崛起,虽未明说,但八成是想拉着在座的几人一起干。
中影再有钱也不会大包大揽,拿所有资金去赌,最多起个头,资金市场凑。
他思考片刻,接过话茬:“所以喇总这是有目标了”
喇培慷盯着这位在亚洲范围内具有极高人气的“陈教授”,承认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