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1 / 2)
赵国国都,始宁。
赵王拧着眉毛,听身边的宫人对她念戏本子。
靳相的眉毛也拧着,君臣二人的表情如出一辙。
“大敌啊。”靳相面色有些古怪。
此大敌既是指妖孽,也是指武国。
赵王神色略微怔愣,“好一出精彩的戏,尤其是,这戏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是什么坊间传闻,甚至也很少夸大其词……放在史书上,君主但凡有史书上歌功颂德的十分之一真,那便很了不得了。而这个,恐怕是真的九成,只有一成是浮夸。”
赵国当然也有在武国安插探子,只是消息传回来得略慢,与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已经开始在武国流行的话本子。
上面好一通对武王歌功颂德,让赵王看完了密报,再看这个话本子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如果事情全部为真,那么就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实话实说。
赵王亦有逐鹿天下之志。
既然剑指皇位,岂可将大天下共主的宝座拱手相让若她心中对皇位并无念想,这么多年赵国也不会加紧军备,更不会如此轻易地答应对燕发兵的要求。
那固然是盟友请求,可也是她心之所愿。
现在一个声威比赵王更大的君主崛起了。
面对这样的盟友与敌人,她怎能不心生焦虑焦虑过后,其实是敬佩。然而尽管赵王对武国使妖魔退却的壮举赞叹折服,她依然不想将那个位置拱手相让。
武王有武王的志气,赵王也有赵王的理想,因为佩服对方的志气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赵王做不到。
“这话本,不能鼓励传播,也不能禁止传播。”靳相道,“如果禁止传播话本,那更是在为武王造势,恐怕会起到反效果。”
“靳相所言有理。”赵王颔首。
这时宫中内侍来报,“王上,郑国送的寿辰礼到了,使者也在宫外等候,请问您何时宣召”
赵王一愣,这才想起自己已经三十岁了,每逢十年算一个大寿,各国都要送礼祝贺。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各国的生辰礼应该也陆陆续续地送到。
“使者是谁”
“还是钱岁茗钱大人。”
既然是使臣,当然要挑选气质沉稳能说会道形象好的。这位钱大人颇为得力,经常出使各国,凡是碰见某国王储登基,君主生辰这样的大日子,郑国基本会让她出面。
“那现在就接见吧。”赵王道。
内侍退去。
眼看攻打大燕在即,也没什么人会来给她贺寿了,左不过是看着盟友的份上,备上几份薄礼罢了。
赵王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
翟国安都,子邺处理完政务,看到密探的呈报后不禁一笑。
“已经开始了吗……”他心生期待。
这些时日,他努力收拾孔朔留下来的烂摊子。
地动造成的巨大伤害,变成了盘踞在所有翟国人头上的阴影,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翟国的人口削减了许多,国力不如从前。
后来又遇上血屠大阵被破坏,地下积存的血池之血涌了上来,连续好几个月,翟国各地无比腥臭,已经种好的庄稼也出现了烧苗的迹象。
甚至民间有瘟疫发生,百姓也时常患病腹泻呕吐,这都是因为饮用了不洁净的水。
民生只能慢慢改善,然而拔除孔朔遗留在翟国的势力刻不容缓。
子邺直接将孔朔圈养起来当作食物的那些妖收入手下,教他们化形之术,让他们组建成了一个特殊的机关——神策营。
就与大燕的绣衣局,武国的玄弋司一样,直接听从王命,不对任何人负责。
有了这一支由妖组成的神策营,子邺可谓是如虎添翼,在短短几个月内清洗了孔朔遗留的大部分势力,包括那些藏于翟国深山之中的隐世宗门,例如十方阁。
但是对于没有直接受孔朔驱使,身上也没有重印或重骨的迹象的人,子邺并未下杀手,而是细心挑选可用之人,将他们散布各国,为他收集情报。
“来人,传我命令。”子邺放下手中的话本,“将这个话本广传天下,不止要传到翟国,还要传到大燕的其他地方。”
“是。”下属听话地去办了。
想起那些被孔朔给忽悠瘸了的忠心耿耿的大臣,尤其是司徒卓,子邺不由略感头疼,揉了揉眉。
这类大臣倒不是被孔朔给操控了,而是被孔朔征服天下的野心给说服了,他们真心实意地认为翟国不止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还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王朝,取大燕而代之。
累世奋进,所求皆是为了让翟国成为天下霸主,让翟王成为新的皇帝,而他们跟着皇帝鸡犬升天,成为新朝大臣,名留千古。
如果翟王真的是翟襄本人,那么这样的理想可谓是毫无问题。关键是翟王从前是孔朔,现在变成了子邺。
子邺已经看开了,从他被父皇废去太子之位开始,他就对皇位没有了念想。倒不是说他的野心随着他曾经的身份被一同埋葬了,而是他看清了权力的本质,并感到索然无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