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功臣末路(1 / 2)

加入书签

“好!”

腊月初五,伴随着武英殿内的一声叫好,云南的军报也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瞧着手中的军报,朱元璋忍不住点头,显然对军报内容十分满意。

他拿起那军报对殿内的四孙骄傲道:“两万围五千不足以称道,但正面交手时七千横击五千,最后仅付出不足六十人的伤亡就换得了一场大胜。”

“斩首一千二百余级,俘虏三千七百余人,还趁势拿下了越州城,平了这土蛮的叛乱,允恭这一仗打得漂亮!”

殿内四孙已经看过战报,不过朱元璋没开口,他们始终不敢发表意见。

如今朱元璋既然放出了话来,那他们也就可以各抒己见了。

率先开口的人不出意外的是朱允炆,面对朱元璋已经给出的评价,他继续锦上添道:

“如此看来,魏国公应该很快就能平定宁远刀拜烂和广南侬贞祐二贼的叛乱了。”

“不……”听着朱允炆的话,朱元璋摇了摇头,并不认同他的看法,甚至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刀拜烂和侬贞祐所处的地方和这土蛮阿资不同,宁远与广南二地山高林密,遍布瘴气,便是允恭想寻几处平坦的地方决战都不容易。”

“况且这阿资一死,此二贼恐怕会撤兵固守,依托高山密林与瘴气来拖住允恭他们。”

朱元璋没有被这小胜冲昏头脑,他很清楚云南土司的兵马并不强盛,但他们之所以可以一直让明军头痛到现在,主要依靠的还是地利。

面对广南和宁远那两处地方,即便是朱元璋亲自领兵,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平定,必须要做好鏖战的准备。

想到这里,他对司礼监随身太监道:“替朕拟旨,告诉魏国公不要轻敌冒进,只需要在维摩、教化三司、大窝关等地驻兵屯垦,将二贼拖到春耕即可。”

“是……”随身太监应下,转身操办去了。

瞧着他离去,朱元璋满意的坐下。

他很清楚,云南的土司大多限制于耕地稀少而鲜有囤粮,即便有囤粮,却也支撑不住几万大军吃上小半年。

只要他们撑不住,那春耕时分必定会放回一部分土兵去家中耕种,届时就是他们兵力空虚,明军趁势而进的时候。

“高煦这些日子在干嘛?”

似乎是放松下来了,朱元璋主动提起了朱高煦,听着他的话,朱允炆及朱高炽也纷纷看向司礼监的随身太监。

面对问题,司礼监随身太监作揖回礼道;“听、古琴等乐器。”

“哼曲弹琴?”听到回答,朱元璋表情愕然。

不止是他,朱允炆四人也十分惊愕。

饶是他们再怎么想,也想不到朱高煦抱着古琴琵琶弹奏,口中哼着歌曲的模样。

只是不管他们再怎么想不到,此刻的朱高煦确确实实的抱着一把琵琶在书房里弹奏。

他不仅靠在椅子上,还翘着二郎腿,慵懒的弹着手上那一把崭新琵琶。

这琵琶很普通,是秦淮河上个百来文就能买到的琵琶。

不过相较于这个时代的那些乐手,朱高煦这厮弹得琵琶却让人听得十分带感。

屋外,耳房内的林五六等人全部躺在榻上,听着隔壁主屋的朱高煦弹奏,时不时跟着抖抖腿。

“我说殿下这琵琶怎么跟成了精一样,弹得曲子和我们去秦淮河听得都不一样?”

“管那么多作甚,有免费的听就不错了。”

“反正我听着这曲子,殿下好像挺高兴的。”

“这哪是高兴,那琵琶都快成精了……”

耳房里的林五六几人摇头晃脑,时不时拍拍大腿。

尽管跟不上节拍,可架不住他们头次听那么带感的曲子。

不仅仅是他们,就是隔壁几个军户院子的小孩大人也纷纷安静下来,听着隔壁院子那位“大人”的曲子,只觉得很有意思。

他们并不懂朱高煦所弹得曲子叫什么名字,可若是丢个后世人来这待着,估计会忍不住趴在墙头,破口大喊:“是谁弹的摇滚!”

琵琶摇滚,这是朱高煦前世学的一手绝活,原本是看了网络上用人用琵琶弹了好几次乐器风格后跟着学的,除了新生晚会亮了一手,之后的日子就渐渐荒废了。

倒是不曾想来到了这大明朝,他反倒是重操旧业的弹起了琵琶,而且还把不少前世的曲子都带了回来。

“这《逃亡列车》弹得手疼……”

良久,朱高煦睁开了眼睛,同时甩了甩手。

自冬月过去,他自觉救了傅友德后,便每日高兴的来回哼曲。

到了后来,由于需要写的东西已经写完,他干脆重操旧业的让王俭、林五六弄来了古琴、古筝、琵琶等前世略有涉及的乐器,凭着这身体的记忆力将曲子谱出来后,每日醒了就是拿着琵琶来几首流行乐消磨时间。

不然这大门不能出的日子,着实是有些折磨人。

“殿下,吃饭了!”

听着琵琶声停了,林五六从榻上翻身而起,提着食盒就往朱高煦书房一边喊一边走。

待他打开书房房门,只见魁梧的朱高煦翘着二郎腿在甩手,手里还抱着一把琵琶。

尽管已经看了好几天,但林五六还是看不习惯。

朱高煦这个年纪正长身体,只是三个月时间,他这身高却是又涨了一些,前几天林五六给他量衣服的时候这才发现朱高煦都五尺八(185)了。

一个身高五尺八,腰围二尺九的魁梧汉子怀里抱着一把琵琶,这画面怎么看怎么别扭。

亏是朱高煦的甲胄被收走了,要是他再穿上甲胄弹着琵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庙里的东方持国天王跑出来了。

当然,刨除这违和的身材,单听这曲子还是不错的。

“殿下,兄弟们都吃过了,您快点吃吧。”

林五六拿着食盒到书桌前开始拆开摆放,幸亏这几日朱高煦没有练习书法,因此直接摆菜即可。

正常来说,书桌是肯定不能摆放这饭菜的,哪怕林五六这种糙汉子也知道,不过朱高煦都这么交代,他自然也就照办了。

只是几个呼吸,等朱高煦把琵琶放好转身回来,书桌上已经摆好了两荤一素一汤的四个饭菜。

“每日待在这院子里,除了照顾赤驩就是弹些曲子,着实无聊……”

朱高煦坐下边吃边说,林五六听后却苦笑。

在他们看来,朱高煦这样的日子简直不要太舒服,哪怕是他们班值的这群人,也觉得这几个月是他们当兵以来最舒服的日子。

不用操练、站哨还可以轮班,而且轮得很快。

除了站哨的时候,其它时候不是躺在耳房休息,就是院里喝酒打牌。

那耳房里还有火墙,暖和和的,每日三餐还有酒有肉,虽然不能喝多,但那日子每天都和过年一样,舒服的紧。

这么舒服的日子,放在朱高煦眼里反倒是不舒服了,林五六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用笑容来糊弄过去。

当然,朱高煦也只是抱怨,他知道自己过的日子已经是大明富户才能享受的日子了,不过几个月不能出门,他还是有些牢骚的。

要不是傅友德和冯胜那边没传来什么坏消息,估计他这几天也不能这么高兴。

“这米很清甜啊,是新稻吗?”

谈话间,朱高煦品尝出了碗里米饭的口感,尽管不如宫里的贡米,但口感丝毫不比后世市面上的一些大米差。

“是新稻。”林五六笑道:“这是所里兄弟们家中刚收回处理好的粳米,我看院里的米缸空了,特意从所里带了百十斤过来。”

“留钱了没?”听林五六说这米是所里的兄弟们带来的,朱高煦

林五六和朱高煦朝夕相处那么多天,自然知道他的性格,因此笑着点头:“都留了,按照市价给的。”

见林五六这么说,朱高煦也点了点头,吃着这米饭的同时也询问道:“今年的亩产如何?”

“有高有低,基本每亩能收个三百四十来斤。”林五六的话让朱高煦点头,他对江南的粮食亩产能有这么高并不奇怪。

他来大明一年多,基本也了解了大明现有作物和各地区的亩产情况。

拿水稻来说,江南、湖广的水稻亩产能有三百四五十斤,河南、山东及北平山西能有三百斤左右,陕西和甘肃等地就较差,只有一百六七十斤。

除此之外,小麦的亩产也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亩产在一百三十斤到一百六十斤。

诸如大麦、小米、大豆也是同样的亩产,唯有被称为蜀黍的高粱产量稍微高些,即便北方也能达到一百六十斤,往南方最高能到二百斤。

在现有的粮食作物中,经济价值最高的是大豆,一亩地的大豆能榨出大约二十斤左右的豆油,能卖八九百文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快穿之普普通通观察员 择日走红 三国:开局逃难到辽东发育十八载 大明第一贪官 卧底?三年又三年我成了魔道掌教 百年修仙,我快死了金手指才来 神豪:国民老公从恋综开始 拒绝青华保研,我肝成了军官 穿在1977 玄幻反派:仙域最强太子爷! 嫡女归来:皇叔,本妃有喜了 火焰:军系男友好暖 合租神医:收留逃婚大小姐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双修魔尊,我以阴阳证帝位 玄幻:无限吞噬从转生虫族开始 小姨是煞神,六个外甥跪着宠 诡异横行:我在异世敕封神明 开局就当少帅,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我在另一个世界的那些年 让你卧底,没让你勾搭大嫂! 阴仙 诸天:和无数个我共享天赋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我在东京当练马师 军神出狱 凡人:从魔道开始的天灵根 寡嫂 乡村透视小神农 倒插门 玄学大佬清醒后,六个哥哥都慌了 救命!算的太准,被全球首富盯上了 废土菌子采摘指南 顶不住了!前夫天天把我摁墙上亲 精灵:钓鱼佬的雨天队 天海仙途 面板修仙:咸鱼狂肝秒升仙 性转成美少女也无所谓 女尊:本想开后宫的我,却嫁了一个醋王! 富豪大农民 带着自家菜店,穿到逃荒路上 神医王妃太彪悍,人屠王爷也害怕! 不死帝尊 编符侠 名侦探世界里的巫师 莫名其妙去修仙 穿越之莫问人归处 戏假成真:演瘾君子这么像?查他 偷听奶团心声,全城豪门都在崩人设 葬神棺 娱乐盗墓:扮演闷油瓶,队友杨密 炮灰别躲,宿主要抓住你了 师兄们都是疯批?没关系,我也是 黑欲青春 假千金被退婚后,闪婚首富大佬 即使我能穿梭万界,也要猥琐发育! 都市狂龙医仙 宴总,夫人的白月光也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