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千四十章 想要二胎(2 / 2)

加入书签

“再者,真以为大食国乃茹毛饮血的番邦蛮夷啊?那是能够与大唐相提并论、并且掰一掰手腕的强国,寰宇之内,也唯有大食可与大唐并驾齐驱。其国内数千万百姓,幅员之辽阔不亚于大唐,其战士更是念着经文冲锋,赴汤蹈火、悍不畏死!安西军再是强悍,稍有疏忽,也是有可能战败的。而安西军一旦战败,便必须回缩,大片西域土地将会被大食国蚕食,这些土地丢失容易,再想夺回,难如登天。而一旦西域不稳,战略缓冲丧失,必将造成关中震荡。”

安史之乱时,吐蕃何以攻入长安?

原因就在于彼时西域已经沦为吐蕃领地,使得两国之间再无战略缓冲之余地,吐蕃骑兵自高原俯冲而下截断河西走廊,由大震关杀入关中、攻陷长安……

纵观历史,一旦西域丢失,无论国都在于长安、开封、亦或北京,国势都难言强盛。

由此可见西域之重要。

更休说此时之西域水草丰美、人口繁盛、部族林立,实乃帝国不可舍弃之战略要地。

高阳公主咋舌:“天天听他们念叨郎君当初数千里驰援西域,最终于天山脚下大破大食军队,本以为大食也是如西域胡族那样的国家,只是地盘略大一些、人口略多一些而已,却不知居然如此强盛。”

大唐之强盛,她自是感同身受,以此推之,便可想象大食是何等国土广阔、国势强悍。

此等当世强国疆场争胜利,动辄十数万、几十万人的大战,的确再是小心亦不为过。

哪一个国家也承受不住此等失败……

见她这般惊诧,房俊反而笑道:“也仅只是强大而已,譬如当年的匈奴、今日之突厥,随风而起、随风而落,在那一片文化荒漠之上,难以建设一个持续强盛的国家。”

一个国家、亦或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的底蕴是什么?

很简单,是文化。

文化造就了身份认同与凝聚力,确立了价值观与道德规范,延续了历史传承与智慧积累,且能在危急时刻提供精神支撑,增强全民族的心理韧性,在困境之中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西方没有文化,它们的“教廷”承担了类似的作用,但是与强盛繁荣的华夏文化相比,其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般,看似坚固宏大,实则不堪一击,国势强大之时自能凝聚人心、号召万民,可一旦国势倾颓,立刻随风散去。

所以华夏能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之中“分久必合”,也能在日复一日的倾颓衰败之后,于废墟之中完成重建。

国号在变,政体在变,但文化内核却始终不变,无论祂叫做“秦”“汉”“唐”“宋”“明”,甚至“元”“清”,只要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继承了传承华夏文明之重任,便是神州大地之一部分。

从这一点来说,饱受诟病的儒家居功至伟。

所以世间之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纵然儒家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其在华夏传承之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之贡献,必须予以承认且给予肯定。

“文化?”

正在给房俊洗脚的俏儿抬起头,有些懵懂:“就是魏王殿下现在主持的那个什么‘文化振兴会’?”

房俊想了想,解释道:“‘文化’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创造,而且未必内外如一、一以贯之,对内,文化要利于族群之传承、国家之发展,对外,则要利于利益之获取、影响之扩大。”

俏儿眨眨眼:“内外不一嘛?便是‘内圣外王’那一套?对内讲究实际,对外喊口号,什么口号对我们有利便喊什么!”

房俊颇为惊奇,伸手捏了一把嫩滑的脸蛋儿,赞道:“这是谁家的小娘子呢?这么聪明!”

没错,就是对外喊口号,什么口号对自己有利就喊什么,至于这个口号别人是否相信,那无关紧要,因为喊口号的人自己都不信,譬如“人权”,譬如“民煮”,譬如“言论自由”……就是一根可以“师出有名”的大棒子而已。

俏儿脸颊羞红,喜不自禁。

在家中郎君的妻妾哪一个不是天潢贵胄、豪门贵女?她自是,因为奴婢之身份时常感到自卑,此刻得到郎君之夸赞,着实心中喜悦。

萧淑儿在一旁目光悠悠、语气幽怨:“可说来说去,岂不是要等到明年春日之后才能回来?”

房俊略一沉吟,道:“若是娘子心中急切,不舍与为夫分离,那为夫此次前往河西,便请娘子一道同行,日夜相近、耳鬓厮磨,一解娘子相似之苦,如何?”

“哎呀!”

萧淑儿羞得满面通红,嗔道:“妾身何曾有此意?”

还日夜相近、耳鬓厮磨……那成什么了?

她虽然是妾侍,却也是正经儿的豪门嫡女,自幼被当做当家主妇教育,岂能作出那等“以色悦人”之事?

她只是想要个二胎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