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2章 商队归来(2 / 2)

加入书签

这种事情的发生已经是第一次贸易的几年后。

朱高炽给皇太孙朱瞻基分析过,并且讲解得很透彻,“中华文明为什么要剥离宗教呢?这是因为中国这片土地天灾人祸实在太多,老祖宗早就发现宗教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早早将宗教剥离出去。”

朱瞻基才五六岁,这些话听得似懂非懂,拿着黄瓜条啃着,好奇问道:“那西方为何不剥离?”

朱高炽哈哈大笑:“问得好,那是因为西方没有找到合适的思想,把所有人的思维方式统一起来,宗教是个非常好的工具,所以他们选择宗教。

为什么他们只有一个神?神多了就是令出多门,没办法统一思想,比如说你相信佛陀所说的话,我相信六祖慧能所说的话,到底该听谁的?”

朱瞻基还是有点懵懂,又问:“那为什么儒家传过去就能破解宗教呢?”

朱高炽摇摇头:“说破解实在太高看儒家了,儒家并没有破解,也破解不掉,但儒家有个好处,那就是理性看待神。

孔夫子说得很清楚,敬神如神在,你想想看,为什么要如神在?而不是敬神则神在?

一字之差,意思就差之千里,我们平常心看待宗教,理性看待宗教,那么宗教就无法起作用。”

朱瞻基摇头晃脑,“爹,晚上吃火锅吧。”

“好。”

杨思君来了,张瑾瑜来了,周星月来了,其他几个姬妾都来了,这几年帝国广泛开展贸易,牛羊肉已经变得不怎么稀奇,尤其是蒙古人前来归附的很多,城中来了许多蒙古贵族。

这些人喜欢牛羊肉,所以搞过来超多。

朱高炽前些年定下的战略起到良好作用,那些蒙古贵族完全被腐蚀了,他们没有手工业,没有纺织业,也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唯一剩下的就是养殖牛羊。

蒙古贵族享受过中原王朝的美好生活后,就再也不想回草原生活。他们举家搬迁,一个不剩。

草原上只剩下一些不肯归顺的刺头与普通百姓,但一两个刺头也无法发动这么多牧民,就连他们中间最倔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接受大明帝国的好意,才能生活更好。

如果不听话,那么他们将毫无还手之力。

两年前蒙古某部落不服,起兵造反,大明派两万人上草原,风卷残云不到一个月功夫把那个部落吃得连渣都不剩,有了这样的例子,谁还敢没事就犯贱呢?

九边之地沿线设立多个城市,全部使用水泥浇筑,如此一来,蒙古人的生存空间更小,他们更加无法撼动大明。

朝廷又对辽东地区投入重金,与朝鲜国勘定边界线,建立新城,开发东北大平原,将中原地区的人民转移到辽东之地,连续数年的投入使得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