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 化身包工头(2 / 2)

加入书签

这一斟酌就是四五日,期间召见了魏国公、淇国公等诸勋贵。

而朱高炽在这段时间则已经派人勘察南京城,开始做修建规划,等到朱棣那儿终于传来准许试点的消息,朱高炽的勘察已经开始。

勘察既定,就要开始规划修建。

朱高炽化身包工头,四处视察工地。他从南京附近的卫所中调集约两万余人,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农民,成为封建时代最大规模的务工者,组建了四支建筑队,由他们分别承包工程。

同时调集文臣集团成立监理小组,由他们进行监督。

但朱高炽更加关注的是水泥工程的进展。

蒸汽机下发后,由铁匠、科学院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立刻着手改造水泥生产流程,这个过程是极为痛苦的,因为水泥工厂的生产流程早已固定,改造流程也就意味着人事的调整。

这些工人虽然没什么权利,但他们也是个人,而不是机器,调整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脑是在所难免。

但这也不是关键因素,更关键的是水泥流程的调整,意味着上层也得跟着改变,这不是增加几个部门裁撤几个部门就能搞定的。

朱高炽全程参与,球磨机加装蒸汽动力后,速度变快,那么相应的齿轮就得改变,而且机器用齿轮跟普通齿轮不同,普通齿轮转速低,咬合不是那么紧密也没问题。

机器用齿轮转速高,对齿轮的精密度要求极高,这就得用渐开线刻齿轮。

这个齿轮折磨得朱高炽脑袋都快秃了,这不是计算好就行,关键是得做出来,要做这个就得升级机床,手工或者水力的机床就不行。

然而机床更加离谱,朱高炽将蒸汽动力替换后,机床差点散架!

总之这是个极度艰难的过程。

但好在,经过两三个月的磨合,球磨机、粉碎机到底制作出来,朱高炽第一时间检验,蒸汽机轰隆隆开动,大块大块的石头被粉碎,只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足足两百多斤石头就粉碎完成。

朱高炽检查石块粉碎程度,但他其实也不懂,问工匠如何。

工匠赞不绝口,主事喜道:“殿下,咱们的水泥产量可以提升好几倍。”

“日产多少?”

主事思索后道:“四千斤是可以保证的,不过这么一来咱们的窑口就不够了,得增加。”

朱高炽拿起石头掂了掂,问工匠:“这窑炉能变大么?”

工匠皱眉思考,过了好久才道:“炉子变大的话,送料什么的都有影响,而且……不能保证温度。”

朱高炽道:“蒸汽机也不行吗?”

工匠眼前一亮,思考很久才道:“可以,只要能带动风箱!”

朱高炽叹息,这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风箱的设计当初就是以木质为主,因为当时主要依靠的是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而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