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号召力(2 / 2)
要是假以时日,每个人都能看得起书,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群臣每人拿了一本看,看完忍不住拍案叫绝。
新书采用全新的排布方式。
注、解的内容放在书页最下方,字号略小,标点清晰,解读的也中正大气,不像是有些学术流派,解读经典完全往邪路子上靠。
蹇义大喜,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群臣齐声称颂,朱棣也非常高兴,“今后,此为官定本,科举考试皆以此为准,明年全面实施。狗儿拟诏!”
狗儿连忙答应,着手写诏书。
朱棣又道:“四书五经是有了,注解内容也需勘定,现在勘定到哪儿了?”
解缙出班,解释说注解内容比较多,所以需要的时间长点。
论语只有一万多字,但注解内容差不多有二十万字。
至于《左传》本身就有二十多万字,注解内容详细搞出来,怕是得有百万字,这种大部头的著作,在古代已经是个奇迹。
朱棣道:“你们几位编纂有功,特擢升一级,俸加三成。”
“谢陛下赏赐!”解缙代表着他们称谢。
随后圣旨广布天下,一万本书作为样本发往天下各州县。
但仅仅这么几本书肯定不够,幸好周星月已经组建好书局,一边扩大规模,一边疯狂印刷,一个月搞出来十万本,震惊天下。
十万本书发往天下各处,接着次月又搞出二十多万本,才终于放慢印刷速度。
三十万本书,基本上能涵盖所有读书人。
因书得了封赏的人足足有四十多个,甚至还包括建文朝余孽,金陵城几乎成为文人圣地,无他,新版本易读印刷清晰,远超雕版本,而且又便宜,谁不想要?
就算不看,也想来本收藏。
书早在一个月前就传到山东,孔公鉴拿到书后仔细翻阅,看完大发脾气,把族中几个耆老、读书人召集来,指着书道:“这朝廷是挖断咱们孔家的根!”
大伯爷翻着书道:“这……我们能怎么办?朝廷以此为蓝本考试,咱们一点光都没沾上,日后地位还有吗?”
这种事情不用他说孔公鉴也知道,道:“那就挑错,给他们挑错,哪怕是文字错误都挑出,打击权威,我就不相信,他们还真能一点错都不出。”
孔公鉴脸色通红,憋的。
实际上整个孔家的气氛都压抑无比,朱高炽虽然没有明确说针对孔家,可是只要不瞎就能看得出,太子爷很不喜欢孔家。
整个山东全被封起来,商贾自然可以往来,但大规模起义根本不可能,所有关隘要道皆有大量官军驻守,就连山东地区的响马都少很多。
更可怕的是,大家还没什么反应。
去年山东地区棉花大丰收,山东棉纺厂大肆扩大规模,又在四地建立分厂,棉布在山东几乎完全取代其他布料,什么绢帛丝绸,都挡不住棉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