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收官(1 / 2)
大雪来得很快,八月十五前后居然就落下了,让人心头蒙上一丝阴影。
遍数最近十来年的天气,突出一个极端,
有时候连续几年很正常,让你觉得好日子来了,但突然冷不丁就来个极端灾害,让你好好清醒一下。
三年洪水过后,一直到今年的冰電、暴风,中间差不多有九年时间是比较不错的,虽然同样灾害不断,但多局限于一隅,没有蔓延开来,且没有连续灾害一一这一点最重要。
天越来越冷了。
故老相传,天一旦变冷,没个几年走不出来,而几年后的所谓走出来,可能也只是变冷途中的一次小反弹罢了,未来谁都说不清楚。
邵勋看着四野纷纷扬扬的大雪,又看看满地枯黄的牧草,心有所感。
这一辈子,奔到东来奔到西,忙得脚不沾地,到头来还有许多事情没来得及做。
时间啊时间,走得怎么那么快,
他还要平灭慕容鲜卑,还要继续深化草原布局,还要收复西域,还要灭掉东晋,还要逐步清理那些历史遗留藩镇,还要不断移风易俗,还要度田,还要给南下的中原士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还要让太学、国子学考试选官成为定例,还要大力发展商业,还要给府兵延寿,还要在西南地区建立完备的羁摩体系,还要·
事情太多了。
大半辈子在给汉魏普三朝还欠账,他终究只是个奠基人,或许第二代天子能在他的基础上纵横阖,一遂大志吧。
初登基就能接手老子留给他尚未来得及堕落的数万禁军、上二十万府兵以及各种镇兵、胡兵,手握这么一柄大锤子,只希望别看谁都是钉子想去锤一下。
远处响起了高亢的呼喝声。
邵勋回过神来,自失一笑。老天可不会再给他五百年,还是抓紧当下,能做多少是多少,直到死的那一天。
「陛下。」马车驶来了过来,王氏从车上下来,轻声说道。
邵勋快步上前,先为她紧了紧身上的皮裘,然后轻轻拂去脸上细碎的雪花,责备道:「大冷天的,怎么还出来?」
王氏似是有些享受他的这种关心和担忧,眉宇间的阴郁散去了许多,有些话便不想再说了,只静静站在他身旁。
「平城还是你的。」风雪之中,飘来了邵勋的一句话。
王氏嗯了一声,都不问为什么。
她的命运,似乎一开始就是被设计好的。
一开始或许有过机会,但她没把握住。不,或许那称不上机会,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在一开始她们母子压根离不开梁国的支持,不然根本稳不住局面。
而当她稳住局面,可以有所作为时,力真都已经生下了,阿六敦也怀在肚子里了,什翼键与她分道扬,她失去了最后的选择机会。
怪谁呢?怪什翼键不体谅她委身于外人的难处?好像也怪不了。
怪自己权欲太盛?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她最初真的是在为什翼键找活路。
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母子都有错,又都没错。
「现在敢为什翼犍说话的人几乎没了。」邵勋说道:「先看着他。待到明年东木根山诸成、沃野镇诸成修建完毕,人员安置齐备,就让他来洛阳吧。朕赐他一宅,给个闲散官,城外划几顷地,募个十余户庄客。过几年,给他张罗婚事。只要他老实,一辈子富家翁足矣。」
「至于代国,朕还没想好。」邵勋叹了口气,道:「我的野心太大,但又觉得以现在的国力,恐怕好高鹜远,力有不逮,始终难以抉择。」
「你的野心?」王氏第一次听到这种话,她走了过去,轻轻挽住邵勋的手臂,
道:「有多大的野心?」
邵勋笑道:「难以对人言。」
说这话时,他脑海中飘起的是唐初的场景。
他这会的人口应该比李世民贞观前期还多一些,整体国力相当。
但大梁朝这个人口是包括大量胡人的,而唐初已经完成民族融合,这是很大的差别。
更别说,这会还有世家大族占据大量资源,和唐初又不一样。
而且,南北朝混战再不好,但有一点,此时很多胡人占据多数的地方,在唐时已经没什么胡汉分野了,你甚至可以说全是汉人了,因为独孤、贺兰、宇文、拔拔(长孙)、
豆陵(窦)、拓跋(元)、屠各(刘)等胡人氏族全部融入汉人群体了。
河套那一片这会不是鲜卑便是杂胡,唐初却是梁师都、张长逊等人的地盘。代国现在核心的马邑、平城,隋末则是刘武周的地盘。
差别太大了。
简而言之,别人开局就拥有的东西,他得自己创造、经营、稳固。
现实能支撑得起他的野心吗?邵勋举棋不定,在沙滩上进一步构造建筑是非常危险的。
「罢了,我总有一桩好处。」邵勋突然笑道。
王氏静静地看着他。
「至少慕容氏、高句丽还没被养肥。」邵勋说道。
「你若伐慕容,便该联合高句丽,一起讨伐。」王氏说道:「若觉得高句丽不顺眼,
自可在料理完慕容鲜卑后,驱降兵讨伐。」
「都让你算死了。」邵勋笑道。
「天下之人,谁没被你算计呢?你好像能看破迷雾一般,别人却没这份眼光,败得不冤。」王氏说道。
「正因为能看破,有时候才更着急,你不懂。」邵勋说道。
「阿爷。」马车边响起了脆生生的呼唤。
元真和阿六敦牵着手,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