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下潜(2 / 2)
如此这般,很快绳子放了将近有一半了,粗略的计算了一下深度,这大概也有30多米了,正常人憋住一口气基本上是不可能潜到这个深度的。不过这疍民性格基本上倔强的很,憋住一口气能往死了潜,早些年来福建的时候,就听说他们疍民讲究“死采”,那完全就是拿命在潜水了。
这疍民,根据清代侯官、闽县两县的旧志记载,他们“其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却是个淹不死的主儿。
不过说到这个疍民历史,我倒是想起那丙洲岛上关于蛇脐的传说,要知道那蛇脐是通往海眼的地方,而这疍民也被认为是“蛇种”的闽越先民后裔。
如此看来,也不知道这疍民与海眼是不是真的存在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而且疍民之所以能深度潜海一则是因为自身体型的优势,二则更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居然有一层透水膜,可以在水下睁眼直视,如此一来,倒是更符合色目人后裔,蛇种的说法。
其实历史上关于疍民的来历,一直都是一团谜,比如:认为远古时天上掉的扫帚;自认是被汉武帝灭国的闽越人后代;宣称祖先是5世纪东晋时期反抗晋朝失败而逃亡海上的卢循军队残部;或者追宗到9世纪王审知入闽时被夺去田地、驱入水中的福建原住民;又自称14世纪元朝灭亡后为避汉人报复而下水的蒙古人后裔;还有归源流至14世纪的元末明初兵败下水的陈友谅余部等等。
反正关于他们的传说,沿海地区一直都有,只不过对于疍民他们似乎都很不待见,就像是在外地打工,没人敢说我是南昌人一样。
思绪一闪而过,就这样,我又放了10米的深度,此时海上的风浪更大了,天上阴云翻滚,海水呈现古铜墨色,我窝在放网口,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先下水淹死了。
所幸绳子又放了几米,猛地被崩住了,我愣了一下,心想妈的,现在才传来的手感,估计人在水下都凉透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拉绳子。
我这回是发了狠劲去拉的,拉了足足一分钟,直到虎口都崩出了血,水下一直冻得发白的人手才“啪”的一下搭了上来。
松了一口气,我开始卷住绳子,单手去拉他,没一会儿阿呆被拉了上来。
他在甲板上爬了一段距离,背躺着开始喘气,一边喘一边说着。
“我想起来了。”
“想起?不是看见么?”我问他。
“小的时候只是记得港湾河泊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疍船,老豆处理着那些卖不出去的死鱼,老母在船尾淘米,大姑娘戴着竹篾蹲在河边洗衣洗菜,我跟着那些背着水葫芦的伢仔们,就时不时的挣一下栓在身上的百岁绳,吵吵闹闹地,然后一旦绳子松了,我们就成群地溜上岸去。
那一年我3岁,那时时间过得很慢,太阳很毒,但……我起码记得老豆和老母的样子,只是……只是那一年我松了绳子,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说着阿呆转过头来,朝我伸出手说了一声谢谢。
“谢你老母啊!”我拍掉他的手,也趴在甲板上,“快说下面有什么?”
“海墟。”他沉住一口气,又猛地喘了几口,“他们往更深的地方去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