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落水洞(2 / 2)
记得父亲说过,自身对未认知世界的恐惧,和现有感官在黑暗未知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安,也是心理能承受住的最大极限的考核。
山体继续往下,只不过不再是下坡路,洞道中开始出现大块的乱石堆,它们呈现阶梯状还在持续往下,不过水流却是沿着乱石堆的缝隙流到了山体的更深处,所以那上面终于出现了一些较于干燥的地面。
我们跳过缝隙,下到了几个相对于安稳一点的台阶。
铁头揉了揉膝盖,问小易怎么看这个地方。
小易说整个溶洞的结构其实更像是一个落水洞,这里的大部分水都是地表或者山上的水,而且水流都是顺着岩层的倾斜方向向下的,你看那些倒挂的钟乳石和石液就知道,都是日积月累的成果。
同时这个地方的积水其实并不算很深,看得出来下面绝对是有地下暗河,其结果与早些年被人提出的鄱阳湖多重湖泊论可以结合。
这家伙的理论知识的确够丰富,但是正当我们准备休憩片刻的时候,忽然远处的山体下方传来了一个声音,接着一道朦胧的光亮了起来。
第一反应就是下面有人,铁头倒是胆子大,喊了一声谁就开始往下冲。
我没多想,跟着小易他们飞快地跳下这块石板跟了上去。
此时溶洞的洞道开始渐渐变大,左右两侧山体岩石已经开始有规律地呈现出层次感,上下纯黑,中间一条黄色的岩石带一路向着黑暗中延伸。
但下到溶洞的下层后,是一处比较大的洞道,洞道两侧的山壁中间有许多被水流冲刷出来的凹槽,整体看上去弯弯曲曲的,竟像是一条爬行动物的食道。
而洞道的道路主要还是由乱石堆组成,大小不一的石块扎得我们无处下脚,它们应该是涨水的时候,被水流冲刷带进来最后沉积在这里的,所幸这样的石块路走了不远,前面一处阶梯地形后,形状不一的鹅卵石将地面铺了个满,其间更有细小的水流淌过,以及清澈见底的小水潭,那是高处水流溅落下来散在落水洞之外的节支。
小易看了看远方的烛光,伸手丈量了一下位置,说道:“这是一处消水洞,都是水流带出来的洞道,往下延伸的路途可能会很长啊!”
这么大的溶洞,我很少在九江这一带看到过。
不过后面他又解释,说水流把山体的内部冲刷得很光滑,这个山体或许在早期的时间中,多是沉在水下的。
“地理运动吗?”对于这方面我不是专长,读书的时候我可是光捡地理课睡觉的。
摆了摆手,小易他把石头丢进侧面的黑暗中,“不是说‘沉海昏,起吴城’吗?县里有传说在淹没掉那座古城之后,鄱阳湖中还升起了一些东西,比如吴城镇其实就是最早鄱阳湖底的一块陆地。”
他这说法我听过,但是这种跷跷板的理论,我觉得最多也就是神话,不能算得上推论,故而也没去说什么。
那边倒是铁头在喋喋不休的念叨着说如果这下面有人的话,我就说明我们的确是来对地方了,并且让我们小心一点,如果对方的准备更足,此时光线充足的我们是暴露在视野之中的。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知道他的理论依据,他一直认为被通过梦境传达信息的人不会只有我一个人。
不过就在我们沿着石滩和水流走了不远,在我们距离火光越来越近的时候,视力较好的明河似乎是看见了什么,他极力眺望着,拿着手电的光线也开始哆嗦摇摆了起来。
我跟着看去,很快也透过昏暗的光线,看到不远处的石块上,立满了长长短短的木桩,而木桩上则是扎满了各式各样的死尸。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