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准备下湖(2 / 2)
四周没有雨滴和汽车引擎的响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绝对的寂静。再往下看暗色的湖水中,在汽车光线所触及不可到的地方是一片漆黑,宛如深渊巨口一般,我浮游在这张巨口之中,仿佛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飘荡,摆浮。
定了神,看了一眼手表,开始计算自己的憋气时间,同时快速下潜。
我是沿着码头的涂滩开始往下潜的,一边潜一边伸手去摸了摸腰间的尼龙绳,码头的下面十分混乱船只的残骸,动物的骨头,还有一些渔网都密布在下面,我没有落脚,感觉差不多了,就继续往湖中心的位置游去。
其实我没有必要潜下来游的,但我是有打算想看看水下有没有什么动静,不过我算是失策了,这地方即便是打开了手电筒,除了伸手之外,其余的空间都是能见度为零。
又往前游动了几十米,接着感觉到肺部有点胀气,便马上踢动水流,开始上浮,露头出水面喘了一口气,看下一下时间接近3分钟,还行,没有太大的退步。.
不过水下的情况既然是无法探查,那却也只能去看下那阴庙的所在了,按之前的推论阴像是被人运走了,但是阴庙十有八九是还在淤泥之中的,而在内地的内陆湖中会出现阴庙这完全就是格格不入的地方,而整个王家村问题的核心大概率就出在这里。
开始划着水来到了湖中心,虽然不知道位置对不对,但还是一头埋了下去。我这是属于无定向的潜水,在没有找到对应的东西之前,不能下潜太长,否则就今天的这个天气,再加上如诺缺氧,会使人在黑暗的湖水中迷失方向,从而困死在这里的。
可是对于那个阴庙的位置,我仅仅是听说了一次,没有十有八九的把握,并不算是好找,但按照阴像被开挖过的说法来看,我只要通过湖底泥沙层的松软性就可以知道,那些泥土是新的,那些是沉积的了。这是当年父亲出事,我带着弟弟在岸边挖泥鳅和蛤蚌的时候总结出来的,运气好有时候还能在松动的泥土中找到甲鱼,那么同理前些年被开挖过的地段一定是凹坑较大,而且即便被填满了,泥土也是疏松的,不能比得那些常年沉寂在鄱阳湖下的死泥。
好在鄱阳湖湖水不算深,一口气闷到底,完全可以够一个来回,就这样来回换了五六次气,直到阵雨停止,自己却没有找到一个符合心里想法的地方。
浮出水面看了一眼距离,此时距离岸边已经几百米开外,尼龙绳的长度达到了最长。
“可能还在更远的地方!”抹了一把脸上的湖水,我回想自己见过的开港场景,那时候渔船都是联排浮于水面上的,而对于他们来说湖中心可能在更远的地方。
松开尼龙绳,我接着开始照着湖中央游去,而行径到这里湖水的深度已经有十多米了,同时水位越高的地方,鱼类就越多,当我第五次一头潜入湖中之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此时这下面的鱼类多的可怕,什么鲢鱼、鳗鱼、鳜鱼和鲫鱼多到数不过来的鱼,它们在水下相互簇拥着挤在一起,被我闷头一撞,却也根本不做散开,却依旧浮游在那里。
吃了一惊,心里开始浮出疑惑。
要知道这湖里的鱼,可不比得海里,在这种长期被渔业笼罩的环境下,湖里的鱼类都是精通人性,警觉性超高,怎么可能遇人不惊。
眯着眼睛,我出于安全,还是往后游了几米,接着把备用的防水手电筒从口袋里拿出来讲光线开到最大,终于迷迷糊糊的可以看见不远处的那些鱼群,此时它们正聚在一起像是一团龙卷风,正疯狂的围着一处水域游动,形成了一股天然的鱼阵。
这是什么情况?水涨一尺,鱼涨一丈。小时候见过渔情最好的时候就是涨水的季节,那时候只要把鱼钩放下去,鱼儿就迫不及待地上钩,你下水有一趟甚至裤裆里都能钻进去一条棍子鱼,黄丫头,可即便是那个时候我也从没有见过如此阵仗的鱼阵。
那些成群对接的鱼虾,此时正在不断的围着转圈,还一边在摆动尾巴,拨起水浪晃动。但定睛看去,那种游摆的姿势实在是太过于奇怪,以至于一瞬间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这样的念头。
“它们是在做礼拜吗?似乎在拜那鱼阵之中的什么东西。”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