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法不容情执法有情(1 / 2)
这些方法都是李晋想出来的。
李晋知道,人这一生,除了生老病死不能自己掌控,其余一切压力都是自找的。
就比如吃喝,未来的人那是追求生活质量,若是在古时,百姓别说生活质量了,能吃饱饭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就算月薪三千,吃饱饭有何难?
想想七八十年代,一个月才多少钱,你照样过日子了。
喝水一块钱一瓶的矿泉水不行吗?非要喝十几二十块一瓶的奶茶,怪谁?
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就要承担带来的压力。
但李晋也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是无法阻止的。
而大唐这时候的百姓,不追求什么生活质量,只想活着,冬有棉衣夏有冰,都已经是他们的奢望。
更别说吃饱饭了。
普通百姓不知多少那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有些百姓从出生到死都不知道吃饱是个什么感觉。
若是遇到灾年,吃草根树皮那是常事,易子而食的哪都有啊。
甚至还有百姓吃土为饥,排泄不出被活活涨死。
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只要可以吃饱穿暖,一家平安,就已经是顶好的生活了。
而朝廷的这一系列政策落实下来,虽然不可能保证百姓顿顿吃肉,但是仅仅是吃饱,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那不知遇到违规摆摊的老人如何处理?”魏征继续问道。
杜如晦则回答道,“一次警告,二次没收售卖物,叫其子女来领,并进行思想教育,三次则拘留七日以上,十五日以下,在执法的同时不能暴力执法,但是遇到拒捕或拒不配合的,三次警告之后可以使用强硬手段。”
听到这番话,李晋也是默默的点头。
果然啊,古人是很聪明的,自己只是给出了个大概,就那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一系列的政策。
“法不容情,但执法需有情,三次警告不听才可以使用强硬手段,最大限度的对百姓予以宽容,这是陛下一贯的理念,不知郑国公可还有意见?”房玄龄淡淡开口,看向魏征。
魏征这时候突然觉得自己这些人和内阁大臣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满朝文武都无法跟上内阁大臣处理事情的思维和角度。
自己就好像是一个幼儿在跟一个大人提出问题,以为大人不懂,自己反被教育。
“朝廷必须要将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理念灌输下去,善待百姓,如此四海归心,天下臣服。
将大唐打造成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壮有所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此才是天下太平,才是盛世大唐!”
李晋这时候也从龙椅上站起来道。
魏征听后,似乎恍惚了一下,“这……这是天下大同啊,真正的盛世啊。”
“你们要知道,百姓造反就一个原因,活不下去了!朝廷不给他们活路!他们不反那才是脑子有病!
在这个时候,掌权者需自省,如果在吃饱穿暖活得下去的情况下造反,那不叫造反,那叫叛乱!
朝廷便当以雷霆手段镇压叛乱,诛杀叛贼,你们要知道,百姓只要能活下去,吃饱穿暖,让他造反都不会造反。
谁不知道造反是大罪?哪怕是不识字的乡野老人,都知道造反是大罪,株连九族的那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