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教育得从小抓起(1 / 2)
魏征主管文学部,这么多事儿没干,还天天跟自己谏言,真无语。
若不是要留着魏征执掌御史台的身份,可以用金锏威慑文武百官,李晋早就撤掉了魏征的这个职位。
魏征就是李晋用来悬在满朝文武头上的一把利剑。
“恩科考试的事情,你们可还有什么疑惑吗?”李晋询问道。
“陛下,武考的考核标准为何?难道不考文考吗?”刘伯温询问道。
是啊,武考得有标准啊,不然怎么判定过没过关呢,如果仅凭刚刚说的来判定,过关的直接作为将军,要是连字都不认识,未来战报都看不懂咋办?
“文考自然要考,但却不是当时考,因为武考只要未曾进国试的人,都会被淘汰,所以进入国试之后,同样要进修大唐书院,读书识字,并且接受训练。”李晋回答道。
刘伯温继续道,“陛下,若有那等勇猛之人,是否可以特例通过?”
李晋微微摇头,“不准,作为将军,必须要有勇有谋,就比如此次京城训练的,可不仅仅是训练武力,也是学习读书识字的。”
“遵旨。”刘伯温虽然觉得有些可惜,但毕竟皇命不可违,那种人毕竟只在少数。
想作为将军,总不能有勇无谋吧,是真是这样,那去做个士兵不就得了,反正到时候立了功,不也可以升迁嘛。
有勇无谋的人只能从底层做起了,有勇有谋的人才有可能蟾宫折桂,直接做将军。
“反正只要过了省试,就可以进入国试,在大唐书院进修,并不是只取前三名进去,而是在这批未来的优秀文臣武将当中取前三名,昭告天下,恩科考试的事情,你们可还有其他疑问了?”
李晋说着,目光看向众人。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回陛下,没有了。”
李晋嗯了一声,“战斗演习的事情着卫国公他们回来之后,召集兵部一同商议个章程出来,恩科考试的具体消息等他们班师回朝之后再行公布。”
“臣等遵旨。”众人异口同声的应道。
李晋微微颔首,站了起来,“接下来要说教育体系的事情,教育乃是国家之根本,必须要从小抓起。
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中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朕先前说了,分十六年教学,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学三年,大学四年,这件事要和恩科考试接轨。”
听到这番话,众人懵圈。
孩子读书和恩科考试有什么关系?
“请陛下垂训。”众人异口同声的道。
李晋背负双手,边走边说,“各地兴建学堂,要按照大唐书院的模型来建造,建多大视当地情况而定。
村中只能建小学,中学建在镇中,高学建在县中,大学建在府、州、省,读完高学,就需要参加考试了。
往后各行各业都需要学历,并且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大学分三六九等,优秀的师资也得这么安排。
大学生才可做教书先生,或者参加恩科考试晋级到府试的才可以做教书先生,这一块要着教育司着重安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