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内阁大臣的反对(1 / 2)
长孙无忌等人似乎都不敢想象李晋将这一次恩科考试看重到了什么地步。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教育乃国家之根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中国强。
“臣遵旨,不过陛下打算让何人监考?”
长孙无忌询问道。
谁监考,这还是个事儿呢。
“押送考卷的锦衣卫监考。”李晋回答道。
首次恩科考试,李晋就没有打算让地方官员监考。
“锦衣卫?陛下,您要把锦衣卫调离京城?”房玄龄似乎有些惊讶,这不合适吧?
李晋反问道,“有什么不合适的?明年天下安定,锦衣卫撒出去有何不可?更何况锦衣卫也在招人,够用。”
“是,陛下,不知押运考题的,打算安排多少人?”房玄龄恭敬的请示道。
李晋想了想,“马车前后左右各两人,顶上一人,里面一人,后面和左右全放火炮,前面负责赶车,什么都不放,车顶架上重机枪,押运考题的十个人实施轮班制。”
“遵旨。”
房玄龄再度应下。
刘伯温又开口了,“陛下,十个人如果有贼强抢考题,安保系数恐不够,毕竟十个人能挡多少?即便有重武器,可无奈人多势众啊。”
这话一出,李晋笑了,这事儿需要考虑吗?
“刘爱卿,你刚刚没听朕讲话吗?大军出京城开始,各地安排重兵护航,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哪里出了事就找谁,着各战区元帅到时候调动安排。”
听到这番话,几人面面相觑。
就安排个恩科考试,惊叹要调动士兵护航?
士兵是保家卫国的啊,用来做这事儿,是不是有点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然而,李晋也不想这样的啊,可现在的科技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啊。
想近最大可能杜绝科举舞弊,只能暂时先这样安排了。
“陛下,此举恐引起强烈反对,还请陛下三思。”长孙无忌拱手道。
“臣附议,请陛下三思。”
房玄龄当即站出来跟着道。
“臣也附议,请陛下三思。”杜如晦紧随其后。
刘伯温最后竟然也站了出来,“陛下三思。”
几人纷纷反对,不赞同这么搞。
“为何反对?”李晋端起一旁的茶壶,倒了杯茶。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陛下,出于文官的角度,臣非常赞同这么做,然而出于内阁大臣的角度,臣反对。
陛下可曾考虑过,以军队为学子科考护航,这会给世人一种什么假象?天下人会认为陛下在重文抑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