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三章 意欲捧杀(1 / 2)
维尔瓦克的倒下,终于打破了平衡。
越来越多的乌孙人从缺口涌入,安息守军被逼迫的不断后退。
可是越是后退,留给乌孙人的空间就越大,涌入的乌孙人也越多。
乌敦这时也发现了缺口处的危险情况。
“勇士们,跟我来!”
他大喊一声,带着一支百人队,迅速进行增援。
生力军的加入,总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远处高楼上的尼萨总督,也不自觉的抹了抹头上的汗水,下令增援。
在尼萨总督的命令下,大量的守军涌向缺口,城中一些青壮也自发的参加战斗。
一些城头尼萨守军也从两面向入城的乌孙士兵进攻。
甚至还再次投入了勐火油罐,幸好尼萨守军投入的勐火油罐并不多。
对乌孙士兵造成的伤亡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过面对越来越多的守军,入城的乌孙士兵,在守军的强力反击下被逼的步步后退。
李陵此时也已经注意到了缺口处的情况。
他冷静的下达了命令,“退兵!”
泥靡懊恼的叹息一声,只得遵从李陵的命令。
李陵看了他一眼,笑道:“昆莫何必懊恼,三日内必破此城!”
泥靡心痛的道,“右校王所言甚是,是某心急了……”
……
李陵等人在围攻尼萨城之时,张越一行已然抵达了五陵地区。
在经历前次的刺杀之后,张越就已经决定入长安前,先至茂陵祭拜先皇帝以及陪葬茂陵的卫霍。
因此在过了长陵之后,张越一行并没有继续向前,而是拐向了茂陵。
茂陵距离长陵并不算远,当他下午张越一行就抵达了先皇帝的茂陵。
“君侯前面就是茂陵了!”
吴正打马前来禀报。
张越思忖片刻,下令加快速度。
“诺!”
很快巨大的茂陵就出现在了众人眼中。
先皇帝驾崩之后,这还是张越第一次正式拜祭茂陵。
茂陵最初是张汤监督修筑的,张汤死后又由其他人接手。
因为先皇帝在位五十多年,所以茂陵也修了五十多年。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茂陵也是五陵中最大的。
仅仅是封土就高达三十丈,其规模甚至超过了骊山的秦始皇陵。
“君侯这茂陵到底有多大?”
吴正随侍在张越身旁,望着远处茂陵那巨大的封土,忍不住询问。
张越道,“这茂陵面积广大,方圆十余里都建有墙垣,步行绕一圈就得一个多时辰。”
吴正难以置信的道,“一座陵墓为何需建如此大的城垣。”BIqupai.
张越解释道,“陵内有大量的建造和守陵之人。”
“这陵园墙垣之内,建有寝殿和便殿,配备在茂陵作守护和服务的官吏、杂役和宫女等就多达五千人。”
“五千多人守灵,这都快赶得上一个塞障了……”
吴正闻言不禁暗自咋舌,他看着高大的封土不禁摇了摇头。
张越见状也不禁笑了笑,其实张越本身也对修建这么大的陵墓感觉太过劳民伤财了。
不过先皇帝乃是他的伯乐,他也不好说什么,而且这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认识。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这是汉初萧何说的话,如今已然被后人认为是理所当然。
“君侯那边是什么?”
吴正这时指着茂陵外围的一些封土询问道。
张越随口道,“那是配享茂陵的将相佳人之墓!”
后世有言“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
在茂陵外围,亦有许多座低矮一些的墓葬封土,如同众星捧月般围绕着茂陵。
除了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
张越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拜谒先皇帝,另外一个就是拜谒卫霍。
张越一行抵达茂陵正门时,就被人挡住了去路。
张越向挡路之人表明了身份,但是还是未能如愿进入陵园。
按照礼制,祭拜先皇帝之陵,需要先获得皇帝的准许。
张越虽然乃是万户侯,但没有皇帝的许可,同样不能进入陵园内。
无奈之下,他只得在陵园外祭奠了先皇帝一番。
张越找了一个地方独自祭拜先皇帝。
祭拜完之后,他遥望着先皇帝的陵墓封土,嘴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最后他叹息一声,起身与众人汇合。
随后他又转向茂陵东面,前行大约两里地,两座紧挨着的封土遥遥在望,这便是卫青和霍去病的陵墓。
这对舅甥活着的时候并肩作战,奋击匈奴,直捣龙城,封狼居胥,死后也背靠着背,守护着长安。
卫青的墓起冢象庐山,而霍去病的墓则是彷照祁连山的模样建造,以纪念他开拓河西的大功,墓前还有冠军侯马踏匈奴的石凋。
这两座陵园同样有墙垣围着,不过守卫比起茂陵来就没有那么严密了。
张越思忖片刻,决定先祭拜卫青。
张越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顺利的进入到了卫青陵园内。
张越在百余步外就下了马,取来早就准备好的物品,摆在地上。
祭拜完卫青,张越又祭拜了霍去病……
张越返回长安,并前往祭拜了先皇和卫霍之事如同风一样刮进了长安城。
公卿列侯们通过张越的行动,立即就明白了张越的态度。
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员们,在明白张越的态度后重新倒向了大将军霍光。
这也让霍光在与上官桀、桑弘羊两人的争斗中再次占据上风。
“云阳侯到什么地方了?”
霍光心情愉悦的向田延年问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霍光已然上奏皇帝提拔田延年为自己的长史。
如今就只差一个流程,田延年就将由区区六百石的门下吏,一跃而为比两千石的大将军长史。
田延年这几日心中同样兴奋,蹉跎了如此岁月他终于成功的成为了两千石的大臣。
他对举荐自己的丙吉和霍光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很清楚以自己的脾气,若是没有丙吉的举荐和霍光的赏识,自己恐怕终身不过是一个小吏罢了。
“士为知己者死。”
田延年暗自下定了决心不管形势如何,自己都将跟随在霍光身后。
“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这是田延年在被正式拜为大将军长史时默默立下的誓言。
“算算时间,傅公当已与云阳侯相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