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试探而已(2 / 2)
“朕担心以你制衡不住五军都督府的武夫,如今见爱卿之急智,朕可安心矣。”
“赵爱卿此去,是为朕之耳目,这些武夫有何动向,赵爱卿当事无巨细,皆提笔书卷,不可遗漏,不可被那些武夫牵着鼻子走。”
原本内心尚有不解的赵士桢在听到仁治皇帝的训诫时,他这才明白。
原来这一切不过是陛下对自已的考验罢了。
方才听陛下之言,自已似乎是通过了陛下的考验?
只是自已方才闻陛下所言,陛下对那些武夫似乎并不信任?
自已此行似乎还有充当监军的
只是那些国公不都是与国同休的存在吗?
不应该都是坚定的保皇党成员吗?
莫非这其中有何隐情?
心中虽有不解的赵士桢却也不敢多想,赶忙朝着仁治皇帝躬身行礼答道。
“微臣谨遵皇命,此行定仔细记录五军都督府所行。”
“五军都督府此行凡有异动,微臣定详尽书录。”
赵士桢那微妙的表情变化自然瞒不过仁治皇帝之眼,只是事关帝皇制衡之术,仁治皇帝也没必要与赵士桢解释。
随即,仁治皇帝望着自已面前的赵士桢继续叮嘱道。
“赵爱卿莫忘此行目的,要去摸一摸这些佛郎机人,英吉利人的底。”
“看看他们的军队发展到何种地步了,再试探试探他们的火器已经研究到哪种程度了。”
“虽说我大周船坚炮利,但也不可行那固步自封之事,毕竟先贤曾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我大周虽幅员辽阔,但我们如今也知在大周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有着不少于我大周子民人数的异族人。”
“如此庞大的人群,总有一些人能够脱颖而出,带给我们威胁。”
赵士桢听到仁治皇帝的训诫,他自然是面色严肃的朝着仁治皇帝躬身应道。
“微臣领旨!”
若是其他臣子听到仁治皇帝这番言论,他们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认为仁治皇帝所言有些言过其实了。
毕竟在所有人的印象中都是,他大周乃是天朝上国,怎会如此轻易被那些红夷人赶超。
可是赵士桢不同,他改良火器的灵感本就是他在鸿胪寺中任职时,与那些红夷人聊天,交流,再从他们所携带的火器中找到的灵感。
心念至此,赵士桢心中不由一叹,他大周能工巧匠无数,想要改良这些火器难道还轮得到他吗?
若非大周内部国情如此,工匠地位低下,引得大周上下百姓无论如何都想走科举一途,想要借科举之事翻身,他大周早就不是这般模样了。
只是想要改变如今的现状,何其难矣,士农工商,这可是千百年来定下的规矩,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事情。
更何况,就连自已这个察觉到不对劲的都是这序列内的既得利益者,自已今后若真有机会改变现状,真能狠下心去做吗?
心中百般想法,在外不过一瞬而已,仁治皇帝哪怕看出赵士桢内心正进行天人交战,却也不在此揭穿。
哪怕他有心改变大周,却也不会急于求成,如今文官势力做大,贸然去动文官利益,提高这些工匠的地位,那只会让一切取得反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