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军压境(1 / 2)
宫龄很快便查清楚了叙宜年的事情,全因为当初叙宜年督造水军船只时,主船出了纰漏,沉没了。
当时的主船上有上百位水军将士,有些将士援救不及时,溺亡在江水中,其中包括了叙宜年的弟弟叙宜昌。
最后刑部的调查结果是当时的造船材料用了次等货,导致船只沉没,而叙宜年因为督查不力,被革职处理,关在了大理寺中。
姜月见了他,重新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再次监造战船,所有材料将由白家提供。
白家之前开通海运时,便已经开始造船了,只不过他们从未造过战船,但是他们已经有足够的造船材料与工人。
姜月给了他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内造出的船越多越好。
叙宜年没想到自己再次出来居然会面对这样的情况,他面露难色,“殿下为何还信任罪臣?”
“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更何况既然知道自己之前做错了,那么这次就戴罪立功。”姜月不认为能在大理寺的监牢里还在研究各种建造图纸的人真的无能。
工部那些人里面会造船的寥寥无几,叙宜年进大牢之后,燕国的战船建造就直接搁置了,无论是工部无能,还是说没有了这方面的人才,姜月现在都不想去追究,她现在只希望能尽快将战船造出来。
皇太女上朝后的第一个举动,便是将自己的亲信派道蔺州,另外还将水司部员外郎提出来重用,众位大臣心里犯嘀咕,霍生民更是眉头紧皱,心中不免有了其他的猜想。
散朝之后,霍尚书拦住姜月。
“太女殿下!”
姜月止住脚步,低头看着他。
霍尚书忙道,“殿下,可是蔺州有变?”
蔺州靠魏国,多水,要打的话便大都是水战,太女殿下这些举动无疑是防备着魏国。
“孤希望没有!”姜月平静地说道。
她自然是不希望有变故,但是种种迹象表面,确实会生变。
霍尚书行了一个大礼,又接着说道,“殿下可需要微臣做些什么?”
“霍大人帮了孤许多了,孤只希望这朝堂之上不发生动乱。”姜月认真地说道。
“微臣领命!”霍尚书立马答应了下来。
姜月向他点了点头,随即便离开了。
霍尚书深知皇太女走的艰难,但心中却不觉得迷惘。前方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却是充满希望的。
半个月后,魏晋边境传来消息,两国汇集了五十万大军攻打燕国,其中晋国三十万,魏国二十万,分两个方向一起出兵。
燕国上下震惊不已。
朝堂之上争吵不断,有人想求和投降,有人决意死战,姜月坐在上面,漠然地看着底下官员的吵闹。
心中暗暗记下了是谁在准备求和,谁又在准备对战。
出乎姜月意料的是牧国公居然也主张求和,他当年可是和赵老将军一起迎敌的人啊!
牧国公站出来后,求和派立马声势更大了一些,把主战派气得脸都红了。
“以地事敌,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请殿下三思!”卢宁站出来对着姜月大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