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游芒山一(2 / 2)
在对这些陵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无论是墓道还是地宫之中,都出土了数量众多且极为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精美的车马器具、栩栩如生的陶俑、寒光闪闪的兵器,还有重达5.5吨、总计约225万枚的铜钱。更令人称奇的是,居然还挖掘出了一座古老的座便厕所,以及有着“东方维纳斯”美誉的侍女俑等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地宫的前厅部分,留存着一件堪称国宝级别的文物——《四神云气图》。这幅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描绘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展现出西汉时期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巅峰水平,更是被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足见其在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芒山古墓出土的文物最出名便是“金缕玉衣”。
1986年,金缕玉衣于僖山汉墓出土,现珍藏于豫省博物院“豫省古代玉器馆”。玉衣出土时已然散乱,经修复后,其长度达1.76米,由2008块玉片以金丝编缀而成。古人在赋予玉种种美德的同时,坚信玉具灵性,以玉殓尸,可保尸体不腐,“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葬玉制度,起源于西周晚期,经春秋战国,至汉代时臻于鼎盛。
玉衣乃丧葬用玉之最高规格,依死者爵位高低,分为金、银、铜缕三种玉衣。在初行玉衣的西汉时期,皇帝、皇后、王侯皆可用金缕玉衣,由此可推,此墓应为西汉梁国国王级别的陵墓。僖山金缕玉衣的出土,是继冀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1988年,该玉衣参加了京都故宫举办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1991年,它作为中新建交的先驱,赴新加坡参展,为华夏赢得了殊荣。
石制坐便器中国已发掘最早的坐便梁孝王王后中最为人称奇的是有实物为证的、在中国最早使用的、雕刻精美的石制坐便器——此坐便器与今日人们广泛使用的冲水马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比冲水马桶早2000多年。
相思道汉墓中的黄泉道,又称相思路在梁孝王墓和梁孝王王后墓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黄泉道”,又名“相思道”,是梁孝王和梁孝王王后死后灵魂幽会的通道,后人所谓“命归黄泉”或“黄泉道上无老少”之说即源出于此。
芒山之中的古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谓命运多舛,经历了数不清次数的盗掘。
据史籍明确记载,最早对这座汉墓下手的盗墓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三国志·魏书》中有这样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描述:“操亲率其麾下将校与吏士,浩浩荡荡地赶赴现场,亲自指挥挖掘工作。他们毫不留情地破开棺椁,致使尸体暴露无遗,更肆意掠夺其中珍贵无比的金银珠宝。”
此外,在《文选》一书中也有所提及:“曹操悍然击破梁孝王的棺木,贪婪地搜刮走大量的金宝。此事传到天子耳中,令其悲痛欲绝,不禁潸然泪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座曾经饱受摧残的汉墓如今已成为一处热门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而且如今展现在游客面前的那些展品其实大都是精心仿制而成。夏流当然不会有任何收获,最终却只能带着深深的失望悻悻而归。
倒是朱家姐妹,尽管她们此前也曾来过这里,但这次前来依旧兴致勃勃。毕竟,这片土地承载着家乡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让她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