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朱棣:我只办三件事!剿匪!剿匪,还是特么剿匪!(1 / 2)
朱棣双手抱臂,扫视了一圈面前这些战战兢兢的使者。
随后伸出手指,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来这里只办三件事,剿匪,剿匪,还是特么的剿匪!”
使者们先是一愣,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短暂的寂静之后,使者们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惊喜。
“大明也太好心了,竟然来帮我们免费剿匪。”
其他使者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这些年,海盗在南洋群岛附近海域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各国的商船时常遭到袭击,百姓们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他们为了对付海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始终无法彻底根除这一祸患。
如今听闻大明军队是来剿匪的,他们仿佛看到了摆脱海盗威胁的希望。
然而,这一丝惊喜并没有持续太久。
很快,使者们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大明会这么好心?”
他们开始仔细琢磨朱棣的话,越想越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大明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
不远万里派遣舰队来到南洋群岛,仅仅是为了帮他们剿匪,这听起来实在是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想起了历史上那些大国对外扩张的例子。
担心大明此次前来,剿匪只是一个借口,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野心。
使者们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原本放松的身体又重新紧绷起来。
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担忧。
朱棣冷眼瞧着面前这些神色各异、心思明显已开始打转的使者们,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带着几分嘲讽的冷笑。
他向前迈了一步,身上的铠甲随着动作发出清脆的声响。
冷声问道:“怎么,我大明来帮你们剿匪,你们还不乐意?”
使者们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此刻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惊恐万分。
为首的使者双腿一软,差点直接跪了下去。
他连忙双手抱拳,连连说道:“不敢,不敢!殿下息怒,我等感激不尽,岂敢不乐意。”
其他使者也纷纷附和,声音颤抖而慌乱,生怕慢了一步就会惹得朱棣发怒。
朱棣看着这些使者诚惶诚恐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他缓缓抽出腰间的长刀,刀身出鞘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朱棣握着刀,向前走了几步,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
他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如同两把利刃,直直地刺向使者们。
紧接着,朱棣提高了音量,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你们知道,由于你们这些人不给力,这些海盗给我大明的商业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吗?”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刀光在使者们眼前闪烁,吓得他们纷纷往后退了几步。
“我大明的商船在这片海域频繁遭到海盗的袭击,货物被抢,船员被杀,商业往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你们却对此视而不见,毫无作为!”
朱棣越说越激动,他将长刀狠狠地插在甲板上,刀身没入木板,发出“噗”的一声闷响。
他杀气腾腾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威胁:“既然你们不作为,没能力解决,那我大明就自己来解决。”
“怎么,你们还有意见?”
使者们被朱棣的气势吓得脸色苍白,冷汗不停地从额头冒出。
他们纷纷跪在地上,头低得几乎贴到了甲板上,颤抖着声音说道:“殿下明鉴,我等绝无意见。”
“我等深知海盗之患,只是力有不逮。”
“如今殿下愿意出手相助,实乃我等之幸,我等定当全力配合。”
朱棣看着这些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使者,冷哼了一声:“最好如此。”
“我大明此次前来,就是要彻底剿灭这些海盗,还这片海域一片安宁。”
“你们若是敢有二心,休怪我大明的刀不认人!”
使者们连连磕头,口中说着“不敢”。
朱棣目光冷峻地扫视着面前依旧跪在地上的使者们,“你们把刚刚这番话,原原本本地带回各自的国家。”
“告诉你们的国主,我大明此次前来剿匪,是为了这片海域的安宁,也是为了你们各国的福祉。”
“若有谁胆敢从中作梗,与海盗勾结,或是对我大明的行动有所阻拦,休怪我朱棣手下无情。”
使者们趴在地上,头磕得砰砰作响,声音颤抖着回应:“殿下放心。”
“我等定将您的话一字不漏地带回,告知我等国主。”
“我等定会全力配合大明军队的剿匪行动。”
朱棣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使者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站起身来,匆匆忙忙地朝着自己的小船走去。
等使者们的小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视线中后,朱棣转身对身旁的亲兵说道:
“去,把李景隆、王景弘和徐辉祖都喊来我这船上。”
“就说我有要事与他们商议。”
亲兵领命后,立刻飞奔而去,脚步匆匆。
朱棣回到船舱,坐在主位上,眼神深邃地望着窗外的大海。
他脑海中思索着接下来的剿匪计划以及如何应对南洋群岛各国可能出现的态度。
不一会儿,李景隆、王景弘和徐辉祖陆续登上了朱棣所在的船。
他们脚步匆匆,神色严肃,显然知道朱棣紧急召见他们必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三人走进船舱,齐齐抱拳行礼:“殿下,不知您紧急召见我等,所为何事?”
朱棣站起身来,走到他们面前,表情凝重地说道:“刚刚南洋群岛各国的使者前来询问我军来意,我已明确告知他们,我军是来剿匪的。”
“但我能看出,他们心中仍有疑虑,甚至可能有所防备。”
“如今我需要和你们一起商议接下来的剿匪计划,以及如何应对各国可能出现的态度。”
李景隆皱了皱眉头,说道:“殿下,这些国家向来各自为政,心思难测。”
“我们在剿匪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他们的动向,防止他们与海盗勾结,给我们的行动带来阻碍。”
王景弘点了点头,说道:“所言极是。”
“我们可以在剿匪的过程中,适时向各国展示我军的实力和诚意,让他们知道我军是真心为了这片海域的安宁而来,从而消除他们的疑虑。”
徐辉祖说道:“我认为我们在军事行动上要果断迅速,尽快剿灭海盗,让各国看到我军的能力和决心。”
“同时,对于那些敢于挑衅我军的国家,要给予严厉的打击。”
朱棣听了他们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接下来,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既要保证剿匪行动的顺利进行,又要妥善处理与各国的关系。”
“大家有什么具体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商议。”
船舱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而热烈,四人围坐在一起,开始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朱棣、李景隆、王景弘和徐辉祖围坐在一张宽大的桌子前,桌上摊开着南洋群岛的详细地图。
上面用各种标记标注着海盗的活动区域、各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大明舰队的部署情况。
朱棣双眉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思,忽然话锋一转,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诸位,陛下一直有开阔疆土、建立海外领土的宏愿。”
“此前王将军也说了,陛下最一开始的想法,只是后来被耽搁。”
“如今我们既然来到了这南洋群岛,岂不是可以趁着这次剿匪的机会,把这些南洋群岛诸国消灭掉,将这片土地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此言一出,船舱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景隆、王景弘和徐辉祖先是一愣,随后各自陷入了沉思。
他们的眼神在地图上游移,脑海中开始盘算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李景隆摸着下巴,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殿下所言极是。”
“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王景弘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谨慎:“不过,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师出有名,才能让此次行动名正言顺。”
徐辉祖说道:“没错,一个合适的借口至关重要。”
“只要借口得当,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对这些国家采取行动,让他们无话可说。”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办法很简单。”
“我们就说他们上面有海盗,他们和海盗勾结,对我大明的剿匪行动造成了阻碍。”
“再不行,就说我大明的将士失踪了,被他们杀害了。”
“总之,找个合适的借口就好了。”
李景隆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此计甚妙!”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他们发动攻击,而且还能让其他国家觉得我们是在维护正义。”
王景弘也点头表示赞同:“殿下的计策确实高明。”
“不过,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能让借口显得太过牵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徐辉祖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了合适的借口,我们就可以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一举拿下这些国家。”
“以我大明海军的实力,定能战无不胜。”
四人达成共识后,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他们重新围坐在地图前,开始仔细地研究各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地理环境和防御部署。
朱棣手指着地图上的各个岛屿,详细地分析着每个国家的弱点和战略要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