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朱允熥的安排让朱元璋很暖心,三日后实战演戏!(1 / 2)
金陵城外的小村庄里。
宋忠正站在朱元璋面前,汇报着军训的相关情况。
“陛下,此次军训成果斐然。”
“那些藩王子弟、将领和功勋之后们,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个个都脱胎换骨。”
“骑射、兵器使用、热兵器操作等各项技能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明日的阅兵,他们定能展现出我大明军人的风采。”
宋忠说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微微眯起眼睛,认真地听着。
当听到学员们的巨大进步时,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和赞赏。
“好,好啊,看来这三个月的训练没有白费。”
“这些孩子都是大明的未来,能有如此表现,朕很是高兴。”
宋忠继续说道:“明日的阅兵,规模盛大,各方都极为重视,燕王朱棣将带领学员们接受检阅,展现他们的训练成果。”
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心动,他在心中想象着阅兵时那壮观的场面,想象着自己家的那些孩子在队伍中意气风发的模样。
他是多么想去亲眼看一看,去感受那热血沸腾的氛围,去为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鼓掌喝彩。
但他很快就收起了这份心思,他深知自己如今的处境,不能轻易露面。
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朕知道了,你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送过来。”
他的语气平淡,但宋忠能感觉到,朱元璋的心中有着一丝遗憾。
……
在金陵皇宫的书房中,赵谦同样在向朱允熥汇报着军训的情况。
“陛下,此次军训圆满结束,学员们的表现超出预期。”
“明日的阅兵,定能让众人眼前一亮。”
朱允熥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好,让百官也一起去,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明第一批军校学生的风采。”
“这不仅是对学员们的肯定,也是向天下展示我大明培养军事人才的决心。”
朱允熥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思考。
片刻后,他说道:“把军训的地点定在距离皇爷爷被封锁起来的小村庄附近。”
“把这个消息告诉皇爷爷。”
赵谦心中一动,他明白朱允熥这样做的用意。
这既可以让朱元璋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有机会远远地感受阅兵的氛围。
看看那些学员们的风采,也体现了朱允熥对朱元璋的一片孝心。
“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办。”
赵谦恭敬地行礼后,转身离去。
……
朱元璋原本已将心中想要亲眼见证阅兵的渴望深深压抑下去。
毕竟他清楚自己如今需隐匿身份。
宋忠迈着沉稳的步伐匆匆走进庭院,脸上带着一丝兴奋。
他走到朱元璋面前,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琼王殿下把明日阅兵的地点定在了距离咱们这小村庄附近。”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朱元璋十分的意外。
他没想到朱允熥会如此细心地做出这样的安排。
让他有了一个虽不能亲临现场,却能相对“亲近”阅兵的机会。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满是惊喜之色,微微坐直身子,急切地问道:“当真?”
宋忠连忙点头,脸上带着笑意回答:“千真万确。”
“外面的特别行动队传来的消息。”
“琼王殿下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想必是想着让您能有机会感受感受阅兵的氛围。”
朱元璋的嘴角慢慢上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允熥这孩子,倒是有心了。”
“朕原本以为只能听听消息,没想到他竟安排得如此周到。”
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浓浓的欣慰。
此举既遵循了为保大局需将他隐匿的原则。
又巧妙地给了他一个能感受阅兵氛围的契机。
宋忠笑着说:“陛下,琼王殿下一直敬重您,此次安排可见一斑。”
“明日阅兵,那些军校学生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定能展现出非凡的风采。”
“陛下虽不能亲临现场,但在附近也能感受到那热闹的场面。”
朱元璋笑着说道:“好啊,好啊。”
“允熥如此用心培养军事人才,朕相信大明日后定能更加昌盛。”
他转过身来,看着宋忠,神情严肃又带着几分期许地说道:“宋忠,尽快去将一切都安排好。”
宋忠抱拳领命,坚定地说:“陛下放心,臣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
第二天破晓时分。
朱棣站在训练营地的高台上,扫视着眼前整齐排列的队伍。
“全体都有!”
“穿上迷彩服,整理装备,准备出发!”
朱棣一声令下。
瞬间,原本安静的营地热闹起来。
学员们迅速行动,从营帐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迷彩服,动作娴熟地穿上。
“帽子戴正,鞋带系紧,武器检查好!”
当所有人都整理完毕后,朱棣再次发出指令:“跑步——走!”
随着一声令下,队伍整齐地迈出步伐,开始跑步前进。
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脚步声如同鼓点一般,节奏分明。
每一个人的动作都精准而规范。
学员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忠诚于国,奋勇向前!”
在跑步的过程中,队伍保持着良好的队形。
朱棣跟随着队伍一同前进。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看着这些经过三个月严格训练的学员们。
他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战士。
队伍一路向前,朝着村庄外面的集合地点进发。
当朱棣率领着整齐的队伍抵达村庄外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
只见特别行动大队的队员们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
他们身着黑色的特制作战服,衣服上的线条刚硬而流畅。
黑色的面罩遮住了他们的面容,只露出一双双锐利的眼睛。
特别行动大队队员们站立的姿势笔挺,双脚微微分开,双手自然下垂,却又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他们的身体紧绷,只要一声令下,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一股无形的杀气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让朱棣身后的众人不禁心头一震。
不少学员的身体下意识地紧绷起来,呼吸也变得急促。
他们从未感受过如此强烈的压迫感。
他们觉得面前站着的不是一群人,而是一群杀神。
朱棣察觉到了身后众人的紧张情绪。
他勒住缰绳,在马上转过身来,大声说道:“不必担心,这是陛下训练出来的部队。”
“他们站在这里,是为了守护这次阅兵的安全,也是为了向大家展示我大明军事力量的强大。”
听到这话众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可紧接着,他们开始震惊。
谁能想到,陛下竟然还训练出了这样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军队。
“陛下真是深谋远虑!”
“是啊,有这样的军队守护大明,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众人的议论声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对朱允熥的敬佩和对特别行动大队的赞叹。
他们意识到,自己之前所了解的陛下,不过是冰山一角。
朱允熥有着更宏大的布局和更深远的谋略。
而在村庄里一处高处的位置,朱元璋正静静地看着朱棣带领的众人。
看着那整齐的队伍,听着那响亮的口号,朱元璋很是满意。
“不错,不错。”
朱元璋轻声说道。
这些学员们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已经有了军人的模样。
然而,朱元璋也看得出来,这些人虽然在训练中表现出色,但他们还欠缺战争的洗礼。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仅考验着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更考验着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磨砺,这些学员们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将士。
“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
朱元璋心中暗道。
他深知,大明的未来还需要这些年轻的力量来守护。
而战争的洗礼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片刻之后,朱允熥朝着阅兵场地走来。
百官们身着朝服,神色恭敬,步伐整齐地跟在朱允熥身后。
朱允熥走到检阅台前站定,目光扫视着眼前整齐排列的队伍。
“阅兵开始!”
朱允熥的声音在整个场地中回荡。
随着指令的下达,阅兵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学员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依次从检阅台前走过。
他们的身姿挺拔,眼神专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规范,展现出了三个月训练的成果。
阅兵结束后,朱允熥向前迈了一步,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