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朱允熥对藩王们的政策!说了多少次,称呼我的职务(1 / 2)
朱允熥看着朱棣那理直气壮声称自己不明白的模样,先是一愣,旋即忍不住摇头轻笑起来。
他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四叔,你也不必这么用力辩解,不懂就不懂,也没人会说你什么。”
朱棣被朱允熥这么一说,不禁有些窘迫,下意识地挠了挠头,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神情,问道:“陛下为何和本王说这些?”
朱允熥神色变得郑重起来,缓缓说道:“四叔,你失忆的时候,皇爷爷非常记挂着你,时常念叨着你的情况。”
“朕也知道,你一直想要向皇爷爷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诚。”
朱棣闻言,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这番话打开了他内心深处的心结。
这么多年来,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朝堂上兢兢业业,就是渴望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和赞许。
朱允熥看着朱棣的神情,便知自己说中了他的心事。
他接着说道:“四叔,朕和你说这些,就是想让你放心。”
“朕不会对皇爷爷如何。”
“把那小村庄封锁起来,一来是不想让皇爷爷过早出来影响朕的决策。”
“如今朕推行的一些新政,正处于关键时期,皇爷爷的想法和态度可能会让局面变得复杂。”
“二来,也得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让皇爷爷风风光光地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朱棣听完朱允熥的解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仔细琢磨着朱允熥的话,不得不承认,换做是自己处在朱允熥的位置,大概率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他深知朱允熥是个有主见、有谋略的君主,这么做必然有其深远的考虑。
“陛下深谋远虑,臣明白了。”
朱棣拱手说道,眼神中对朱允熥多了几分理解和敬佩。
“只是不知陛下心中,何时才是合适的时机?”
朱允熥语气坚定的说道:“待朝堂更加稳定,边疆隐患彻底消除,便是合适的时机。”
他顿了顿,又说道:“四叔,到时候还需要你和朕一起努力!”
朱棣听了朱允熥的话,眼神中满是坚定,信誓旦旦地说道:“臣定然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他向朱允熥表明自己的决心!
稍作停顿,朱棣又向前迈了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想去见一见父皇,不知陛下可否允许?”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眼神中透露出对朱元璋的思念之情。
朱允熥看着朱棣那急切的神情,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自然可以,四叔,皇爷爷的消息还需你严密保密。”
“咱们是一家人,朕也知道你和皇爷爷各自的想法,所以才将此事告知你。”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希望朱棣能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朱棣连忙单膝跪地,郑重地保证道:“陛下放心,臣定然会将父皇的消息严密保守,牢牢地放在心里,绝不外露。”
他的表情严肃而认真,向天地起誓。
朱允熥走上前去,扶起朱棣,说道:“四叔,朕相信你。”
“皇爷爷隐居在小村庄,虽然生活简单,但也乐得自在,你去见他,他定会很高兴。”
朱棣感激地看着朱允熥,说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臣也很想念父皇,想听听他的教诲。”
朱允熥笑着说:“四叔,你明日便可前往小村庄。”
“朕会安排可靠之人带你前去,确保你的行程安全。”
“见到皇爷爷后,代朕向他问好。”
朱棣再次拱手行礼,说道:“臣遵旨。”
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有四叔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朱棣满怀期待地离开了书房。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蒙蒙亮,朱棣便早早地起身。
不一会儿,赵谦便前来引领他前往朱元璋隐居的小村庄。
一路上,朱棣沉默不语,心中满是对父亲的思念和即将相见的期待。
当他们来到村庄外时,朱棣的目光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只见一群身着迷彩服装、神情冷峻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村口。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令人胆寒的锐利,手中的武器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
这是朱允熥的特别行动大队!
特别行动大队队长仔细查看了朱允熥的密报后,挥手示意放行。
朱棣缓缓走进村庄,他的目光在特别行动大队的士兵身上扫视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惊讶。
他深知这是一支十分精锐的部队。
从士兵们的站姿、装备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无一不显示出他们的训练有素和战斗力。
“我这个皇帝大侄子真是深藏不漏,手上强悍的部队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来。”
朱棣在心中暗自感叹。
刚刚那支部队的装备,放在外面绝对能够做不少事。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和主帅,朱棣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开始盘算起来。
自己带多少人马可以消灭外面那支部队!
倒不是他想要做什么,只是身为一个将领,一个主帅下意识的想法。
俗称职业病!
他的眼神变得专注起来,开始分析特别行动大队的装备、人数和占据的地形。
然而,越想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占据着有利的地形,村口狭窄,易守难攻。
如果贸然进攻,自己的部队必将遭受重大损失。
就在朱棣陷入沉思之时,他见到了锦衣卫指挥使宋忠。
宋忠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一脸恭敬地走上前来,拱手行礼道:
“燕王殿下,陛下有令,让卑职在此等候殿下,并护送殿下前去见皇上。”
朱元璋也是提前知道了朱棣今天会来,所以早早就派宋忠前来接人。
在一处布置简单却不失雅致的小院里,朱元璋正坐在石桌旁,静静地等待着朱棣的到来。
听到脚步声渐近,朱元璋缓缓抬起头,目光望向门口。
只见朱棣在宋忠的引领下,快步走了进来。
朱棣一看到朱元璋,眼眶瞬间泛红,他急忙上前,双膝跪地,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
“父皇,儿臣来看您了。”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棣,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他站起身来,上前扶起朱棣,说道:“起来吧,我的儿,让父皇好好看看你。”
朱棣站起身来,仔细端详着朱元璋,发现父亲虽精神矍铄,但两鬓的白发却比记忆中更多了。
他心中一阵酸涩,说道:“父皇,您可好?儿臣甚是挂念。”
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笑着说:“我在这小村庄里过得挺好,每日看看书、种种菜,倒也自在。”
“倒是你,这些年在外面征战,辛苦了。”
两人在石桌旁坐下,开始了深入的交流。
朱棣向朱元璋详细汇报了这些年自己在边疆的征战情况,以及朱允熥治理国家的一些举措。
最后,更是提到了外面的特别行动队。
朱元璋听朱棣提及特别行动大队,不禁爽朗地笑了起来。
他看向一旁的宋忠,说道:“宋忠,你和燕王说说之前的事情。”
宋忠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他微微低下头,拱手说道:“燕王殿下,当日我们与特别行动大队有过一次较量。”
“即便我们借助了村庄外的机关,最终还是输了。”
然后,他开始说起了当日的详细经过。
朱棣听完宋忠的讲述,心中对特别行动大队有了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
他意识到,这支部队不仅装备先进,而且训练有素、战术灵活。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朱棣感慨道,“有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守护大明,是我大明之幸。”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允熥这孩子有眼光,懂得培养这样的部队。”
两人又聊了许久,从朝堂局势到边疆防御,从民生疾苦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朱棣起身告辞。
……
深夜,金陵皇宫。
赵谦迈着轻且稳的步伐走进书房,手中拿着一份密报。
他恭敬地走到朱允熥面前,轻声说道:“陛下,这是早上燕王和先帝交谈的详细过程以及内容。”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密报。
密报上详细记录着朱棣与朱元璋见面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情。
从朱棣对朱元璋的关切问候,到两人对朝堂局势、军事部署以及特别行动大队的讨论,都一一呈现。
朱允熥的目光在密报上缓缓移动,嘴角偶尔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看完密报,朱允熥靠在椅背上。
“赵谦,你觉得我四叔此次与皇爷爷相见后,会有何变化?”
赵谦思索片刻,回答道:“陛下,依臣看,燕王殿下对太祖皇帝极为敬重,此次相见,他必定深受教诲。”
“而且从密报来看,他对陛下的新政和特别行动大队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想必日后会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陛下。”
朱允熥微微点头,说道:“希望如此。”
“朱棣是朕的四叔,也是朕的得力助手,朕希望他能与朕一同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随后,朱允熥将密报放在一旁,继续处理政务。
几天后,金陵军事学院在一片期待与瞩目中迎来了盛大的落成仪式。
学院的大门巍峨壮观,门楼上“金陵军事学院”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