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哪里来的少爷?(1 / 2)
第172章哪里来的少爷
“娘亲,你看,这只小兔子……”
“让我看看……”
“cut!”
负责导戏的于闵叫了停。
“何老师,你的那种惊讶要跟强烈一点,虽然杨康已经不是首次这么干了,但以包惜弱的性格,依然会认真对待,毕竟这也是对以前生活的怀念。”于闵巴拉巴拉的跟何情说了一堆。
然后,他转过头来看向徐九阳,干咳了声后说道:“至于小……小徐,要再孩子气一些,我们这版的杨康,定位就是个被宠坏了的,还没长大的孩子。”
“没问题,导演,我酝酿下。”徐九阳点头说道。
虽然各个射雕版本的杨康形象都有不同,有贵公子康,有枭雄康,有恋爱康,但是孩子气康却是03版首创。
不得不说,张纪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事实上,03版射雕在各方面都做得不错,尤其是各种实地景色,完全是独一份。
要知道,几年后的08版射雕,黄蓉恢复女装后跟郭靖逛街的那几场戏,抠图抠得不要太明显。
其他的各种角色设定,也改动得很不错,比如完颜洪烈要更枭雄一些,看就知道参考了历史形象。
蒙古那批就更不用说了,直接从《成吉思汗》剧组拉过来的,所以带孩子气的,被宠坏了的,显得骄纵的杨康倒也符合原著。
问题在于,03版的长处很长,短板也短得很明显,几个主要角色的选角真的是一团糟。
迅哥儿还好,至少演出了灵动,但千不该万不该让她自己配音,前面说过,翁蓉儿能让人记忆深刻,除了是最早引进的版本外,就是一口吴侬软语加了许多分。
蒋琴琴虽然不错,穆念慈外柔内刚的那份劲倒是演了出来,可年龄还是大了那么一点,如果是刚满20的蒋琴琴,那么必然是所有版本最好的穆念慈,奈何她出演时已经27了。
刘天仙之所以血厚,就是因为她在合适的年龄出演了合适的经典角色,演员跟角色越是契合,演技就越不重要。
这也是金庸小说改编的主要问题所在,以射雕为例,郭靖、杨康、穆念慈出场时都是十七、八岁,黄蓉更小,出场时只有十五、六岁。
所以剧组就面临这么一个问题,找同年龄的演员,演技没法保障,找演技能够保障的,年龄又没法保障,
于是周结的杨康就有种违和感,明明不是典型的帅哥,又已经30出头,还要在荧幕上面表现出孩子气,也亏得他演技足够好,否则骂声只会更多。
徐九阳虽然灵魂的年龄更大,但架不住有一副年轻的好皮囊啊,导演稍微磨个几次,就能将想要的镜头磨出来,而且一点都不违和。
所以,刚才之所以会几次ng都不过,原因不用多说了。
“cut……”于闵再次叫停后叹了口气,看看片场中的一男一女,“休息十五分钟。”
所有人都松懈了下来,大家对这个情况早有预料,这段戏份的确拍得很吃力,无论何情还是徐九阳都没多少状态。
但是没人多说什么,那位董女士可还在守着这里的,人家虽然不管事,但制片人的权力还是有的,没见张制片都要跟人家客客气气么。
所以啊,董女士要是给人穿小鞋,那还是很难受的,至今大家都没弄清楚,那两个管后勤的蠢货,是怎么被录的音。
还好张制片让人私下传话,只要不去得罪那位少爷,就不用担心她会做出格的举动。
是的,这就是徐九阳目前在剧组里的私下称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