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九章 有啥出啥(求票票)(2 / 2)
再让他们出手?
难为。
尤其,出手之后,也很难有成。
通武侯王贲的儿子王离率领大军,巡视灾情之地,稳定各地灾情的安平秩序是其一,未必没有防范那些人的心思。
面对秦国数万精锐大军,诸力难挡!
公子高!
咸阳城近些年来新崛起的一位公子,是丽夫人的另一个孩子,看得出嬴政很喜欢他。
只是,眼下的这场中原之地灾情,以他的能力,怕是不足够。
也可能是这场雨势超出嬴政所想。
若然提前派遣得力之人,中原水灾的情形或许会好一些。
“那些事,我等现在多无力。”
如今,他们能做的事情很少很少,纵然心中万千事,只手可做的仅仅其中一二。
班大师的声音,复归平静。
******
“你个小丫头都多大了,做事还是毛毛躁躁的。”
“就算要助力中原之力快速稳定灾情,也不要太冲动,以免影响朝廷正常的治灾。”
“高儿!”
“谁能想到中原之地的灾情会这般大,到现在还没有停下,否则,你父皇也不一定会派遣高儿前往。”
“如今冯去疾他们应该到了,有他们在身边,那里的一应诸事,会很快好转的。”
“……”
瞧着自己那多不令人省心的女儿,公孙丽只想要抬手在小丫头的屁股上好好打几下,也好让她好好老实。
但。
想着小丫头要做的心意之事,真要打她的话,又似乎有些打击她的一颗心了。
调动少府的人,盘点她的财货,也难得这样的心思。
这些年来,许多事情都是自己在做的,做的不为细腻,大体都只是笼统的盘点一下。
具体的数目为何,不清楚。
也没有意义。
除了一些珍贵之物外,别的什么珠宝美玉、金两财货之物多寻常,阳滋也基本上用不到那些。
纵如此。
小丫头麾下的封地每一岁却是源源不断的送来那些好物。
还有每一岁王族以及咸阳的世勋贵戚之人所送,一岁岁下来,积小成多,已然一堆堆了。
相对小丫头,高儿和月裳、泰儿她们的小库房,就太空虚了,几乎没啥东西。
就算有一些东西,咸阳宫内也用不到,他们也难以出宫,更是用不到。
这一次,貌似可以用到。
用在中原灾情身上。
难为小丫头的一片心了。
中原灾情,也是出乎自己所料,对于那里的灾情,多日之前,就从文书所知,那里连日下雨,以至于大河泛滥,侵袭沿岸的城池乡里村落。
以至成灾!
也是为此,陛下旨意落下,让高儿从齐鲁前往中原,将灾情之事处理,为此,自己心中多喜。
陛下对高儿还是很有心的,愿意给他机会多多历练。
高儿,不算惊世之才,这一点……身为母亲的自己心中还是有数的,其实,扶苏公子的才学……也非惊艳。
高儿同扶苏的差距,有一些。
是可以弥补的一些差距。
扶苏公子历练多年,才有如今的处事干练,只要给高儿同样的机会,高儿也不会差的。
齐鲁的事情,自己知道的,高儿做的那些事还是出乎自己所料的,想来陛下也是满意的。
这一次的中原水灾。
小丫头还训斥了高儿一顿,这……,固然高儿对于中原灾情有些手忙脚乱,也完全非高儿之过。
高儿已经尽力了。
奈何那里的雨势还在继续。
奈何大河还在泛滥。
如之奈何?
“母亲,我知道的。”
“我明白的!”
“前来之前,我曾问询过冯去疾他们,按照帝国对于灾情的正常处理,都是下拨粮草给于赈灾。”
“首要那些人饿不死,也免得生乱。”
“其次,便是各地官府自救外加朝廷援助之力,还有外在的一些力量,多方合力,让灾情之地快速恢复。”
“今岁,国朝的府库已经有些空虚了,河西乌孙的事情,箕子朝鲜的事情,还有诸地的一些大大小小之事。”
“眼下,能够落于中原之地的力量其实不多。”
“赈灾之要,钱粮二字!”
“粮草之物,叔父总督江南,那里才夏收过去不久,还是有足够粮食的。”
“其余诸物就艰难了。”
“母亲,你没有去中原瞧过,你不知道那里的灾情,站在鸿鹄它们的背上,
“尤其大河两岸的住民很多很多,淹死的、病死的、砸死的……,还有许多受伤之人。”
“那些人的家都被冲散了,身上连一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也太惨了,太可怜了。”
“还有那么大的小孩子,本该吃奶的,她母亲却是……,我发现那孩子的时候,他正在吃泥沙饱腹。”
“实在是……。”
“唉,这一次的水灾也太大了。”
“今岁,昊天好像有些针对帝国了!”
“今岁,帝国的喜事不少,偏偏又有接连不断地灾难之事,母亲,你去瞧瞧就知道了,那些人真的很可怜。”
“更有一些人在吃人,我……,我在江南一些蛮荒的密林深处,有见过类似的蛮荒不足。”
“那里可是中原啊。”
“还是帝国的中原,高儿去了那里多日,一点点有效的法子都没有,就该好好的骂一顿。”
“不打他都算给他面子!”
“你们一个个的,赶紧统计,待会本公主还要去见咸阳城的那些行当百业之人呢。”
“帝国这等关头,本公主都出力了,他们一个都别想跑,也得出力。”
“有什么出什么。”
“……”
瞧着少府之人,在自己的一个个库房内进进出出盘点着、统计着、计算着、书录着……。
一身浅蓝色攒丝锦鸟花纹劲装的阳滋不住催促着。
二三十个人,在这里一个多时辰了,还没有弄好?这么笨的?这么慢的?就不能快些?
自己都等不及了。
想着脑海中不住浮现的一些画面,一颗心更是不住焦急,和母亲说的那些还只是一隅。
易子而食?
入锅熬煮?
一个人撑不住了,刚有倒地,不到一炷香,就会在锅里了?在火架上了?在肚子里了?
想要下河捞鱼吃,结果……再也回不来了。
……
想要吃一些树皮和花花草草之物,也是被一些人早早清空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枝干根茎之物。
想起那些,心间深处便是不住有些小小的翻滚,一些事情在蛮荒密林深处发生,不算什么。
只不过。
那里是中原。
还是诸夏数千年来最为繁华的地方,还是礼仪风华最盛的地方,灾情如此,惨状连连。
高儿就该骂。
父皇也是的,那么大的事情怎么交给高儿了,固然有母亲说的缘故,也是父皇考虑不周!
↑返回顶部↑